春雷响,万物长。高山上的梯田泛起新绿,漫山遍野的山樱以花语回应春雷的召唤。扎根奋斗村的半年时光里,我逐渐读懂了“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的深意——选调生们当如蛰伏待发的种子,以沉潜之力破土而出,以初心之温细润阡陌,以担当之勇落地生根,在基层的沃野上以行动回应大地的呼唤,于春雷轰鸣中聆听属于自己的“生长回响”。
一是春雷破晓,以“破土催新”的沉潜姿态,在扎根中积蓄生长能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选调生们既要深研政策精髓,更要与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基层发展排头兵”的优势,探索如何用“方言土话”将政策化为“春雷”,唤醒群众的内生动力。正如耕地恢复“占补平衡”的专业术语遇上方言结界时,我们与国土所同事搭建的“政策翻译站”,将生涩词汇转化为“荒地变金地”的朴实俚语,解答了群众的“占补平衡是金种子居然也能结出票子”的疑问。基层的工作既需深扎理论根系,更要嫁接民生砧木,我们要以“破土催新”的姿态,将文件里的横竖撇捺写在田垄间,在政策根系扎根于民生土壤长出发展绿芽的过程中,感受乡土的心跳。
二是春风轻拂,以“细润千畴”的初心温度,在风雨中校准生长姿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广大选调生要传承“泥腿子精神”,躬身田垄听民声、尊民意,要搭建政策与民意的桥梁,让项目“春风”在上下联动中精准定位,在倾听与尊重中纾民困、赢民心。当“白改黑”道路升级工程因群众对排水的担忧而难以推进时,我和村干部奔走于春雨浸润过的山路,收集意见,与上级部门沟通,让诉求融入设计方案,将“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这条“雨天少滑三跤,粮车多运五筐”的民生路终于成为干群的连心桥。干部的成长恰似茶树抽新,既要承接政策阳光,更需浸润民情雨露,我们要以“细润千畴”的初心,在民生项目的宏观设计与田间地头的切实诉求的融合中,锤炼“脚踏实地出方案”的硬功夫,收获“枝叶总关情”的真成长。
三是春雨润物,以“落地生根”的奋进担当,在躬耕中舒展生长枝叶。广大选调生当如春雨般细腻滋润,以“根系共生”的恒心托举民生福祉,让每项举措都折射实干光芒,滋润百姓心田。面对村民住宅小区的人居环境整治和平安建设,我与网格员携手推进“门前三包+积分超市”机制切实落地,“扫个院坝还能换酱油”大大激发了群众参与“家门口的事业”的热情,村容村貌也从“各扫门前雪”变成了“共美一片天”。跟着金牌调解员田埂调解土地纠纷、灶台化解婆媳矛盾时,我也明白“枫桥经验”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脚底板丈量出来的信任。实干的姿态,在于让“进行时”的努力孕育“未来时”的辉煌。我们要以“落地生根”的奋进,在与群众共绘“安居乐业”画卷的过程中,读懂“为人民服务”的温暖内涵。
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当春雷掠过奋斗村的竹海,我坚信,这是时代的大潮中属于选调生们的“生长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