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执笔蘸墨”勾勒产业振兴“胜景图”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武连镇计划村选调生 姚涵萍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指出,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殷殷嘱托,“执笔蘸墨”勾勒产业振兴“胜景图”,绘就新时代农村产业发展的壮丽篇章。

“执笔饱蘸”因地制宜之墨,勾勒产业振兴“发展胜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祖国幅员万里,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状况都存在差异,要求基层党组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推动村镇特色化发展。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持有恒心当好“开拓者”,深度挖掘乡村特有资源、探索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多用“土方法”,走好“差异路”,在适合的土壤里培育产业的“种子”。比如当地林业资源丰富,可发展蔬果种植示范基地,利用“农业观光+采摘”“电商直播+销售”模式,让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地旅游资源丰富,可联合周边地区开拓精品旅游线路,让“小村镇”变“打卡点”,实现文旅赋能产业发展。各村镇要化优势为胜势,实现“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勾勒产业振兴“发展胜景”。

“执笔饱蘸”生态文明之墨,勾勒产业振兴“宜居胜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保护,生态宜居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更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举。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党员干部引领群众共同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等具体环境保护工作中去,着力打造宜居乡村。“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各村镇要加大绿色应用技术推广,做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实现“点绿成金”,以生态“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打造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等新业态发展模式,走绿色低碳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勾勒产业振兴“宜居胜景”。

“执笔饱蘸”人才集聚之墨,勾勒产业振兴“致富胜景”。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引才和引智相结合,拓宽乡村人才来源,打造人才集聚高地。“集群木良材,成大厦之高”,要持有匠心,把当地群众威望高、产业发展好、示范作用强的“土专家”“田秀才”聚集起来,推选到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产业里担任重要职务,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同时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搭建起乡土人才培育的载体平台,通过开展特色培训课程、加强同农业领域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对乡土人才教育培养的渠道,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引导乡村人才真正把乡村作为干事创业的一方热土,激活人才集聚“一池春水”,带领群众走上增收道路,勾勒产业振兴“致富胜景”。

发布人:奋斗中的青年 发布时间:2025-3-5 15:50 收藏 阅读人次:7662

初审:邱莫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