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瞄准“需求靶心” 夯实深改人才支撑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委组织部 胡梦花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人才“愿意来”“愿意留”的关键因素,夯实深改人才支撑,必须以人才需求为“靶心”,聚焦释放政策效应、发挥人才效能、提升评价效力,不断筑牢人才“底座”,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人才支撑。

瞄准“服务保障”需求,打造生存“强劲磁场”,让人才有“树”可栖。正所谓“花香蝶自来”,打造吸引人才的“强劲磁场”,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应当聚焦人才对政策、环境、服务的保障需求,软硬兼施、协同发力。要从优化政策体系着手,坚持政策好才是硬道理,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招才引智政策,不搞“模板化”“套路化”引才流程,减少“抢人大战”带来的资源浪费。要优化社会环境,注重城市名片的打造,注重提升基层治理质效,通过完善基础配套、融入文化底蕴、改善城市面貌等提升地方吸引力。要优化人才服务,切实提升软实力,通过优化薪酬分配和奖励补给政策,在薪资、津贴、奖励上加强结构调整,通过提高待遇增强“满足感”;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生活服务保障体系,畅通服务绿色通道,为人才及其家人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服务提质增强“归属感”。

瞄准“成长平台”需求,培厚成长“肥沃土壤”,让人才有“台”可展。“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引得进来是前提,用得好、用得长久的关键在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要聚焦人才对展示平台的需求精准匹配岗位、搭建舞台展示,让人才大有可为。要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人岗适配性,在保证专业、性格、能力等高度适配的情况下,充分尊重人才的主体意愿,“量体裁衣”为人才制定培育计划,坚持在育中用、在用中育,让更多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若无平台展示,再好的凤凰,也会飞走或退化,要积极争取资金、资源为人才“搭台子”“铺路子”,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的合作,积极打造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工作室、特色产业园、科技示范园、文创产业园等平台载体,把“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为人才厚植“成长沃土”。

瞄准“职级晋升”需求,优化评价“度量标尺”,让人才有“度”可循。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现有人才评价体系之间难免存在矛盾,评价人才,必须打破制度藩篱,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更不能被经验主义所影响。要注重分类评价,注意把握各类人才在作用发挥和成果创造方面的难易程度、时间频率,制定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评价标准,尤其对技能人才,要充分体现“包容性”和“耐性”,必须容得了成果“空白期”,让人才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要突出重实绩的人才评价导向,把创新能力、工作成效、社会贡献、发展潜力等纳入定性定量评价标准体系,对表现突出的,放在晋升考虑范围。要坚持公正透明评价,不以学历高低和职称等级搞区别对待,更不能搞“任人唯亲”,绝不让只会“搞关系”、不会“搞发展”的人才优先晋级。

发布人:笔耕不辍的花花 发布时间:2025-3-6 16:01 收藏 阅读人次:5829

初审:杨南方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