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丈量民生苦,日记连接“党群情”。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街道鞍山一村第三居民区党总支有一本“民情日记”,从2015年至今,记了10个年头。这本“民情日记”里,记满了老百姓桩桩挂念的事和“急难愁盼”。10年间,居委干部们正是以“记”为手段、以“办”为目的,倾听民声、为百姓排忧解难,把一本本“民情日记”记得有血有肉,受到居民群众赞许。10多年过去了,小小“民情日记”已从1.0版本升级为2.0版本,“民情日记”深得民心。
“民情日记”记满社区“民情事”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10年来,鞍山一村第三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党建引领,不断探索将“民情日记”作为“访民情、想民心、议民事、解民难”的重要抓手,历任书记和居委干部一任接一任,初心不改,接过这本厚厚的“民情日记”,密密麻麻续写着社区居民群众的“大情小事”。如沿街餐饮店油烟扰民、居民房屋漏水、小区外来停车问题、居民居住证、邻里矛盾……“民情日记”详实记录着群众的真实需求和意愿。为将“民情日记”变成群众的“暖心账本”,居委干部不仅把问题一一记下,还与居民“零距离”沟通,实现了高效联动、协同治理,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小区“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如今,“民情日记”已迭代升级为“数字民情”,为居民不断创造美好新生活。
“民情日记”架起党群“连心桥”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已从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向所谓的“陌生人社会”转变,为破解居委干部作风不实、各类情况掌握不全、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高等现实问题,鞍山一村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居委干部从“等群众有问题找上门来”转变为“脚底板主动走下去”,深入开展“四百”大走访活动,用脚步丈量着社区每一寸土地。不管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还是小区美丽家园建设;不管是关爱慰问独居老人,还是小区路面积水点改造……居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等,都通过“民情日记”收集、记录、上报、交办、反馈,闭环处置,群众关心的微小事一一得到解决。居委干部正是用“微小事”密切与群众的关系,架起了一座坚固的党群“连心桥”。
“民情日记”社区治理“智慧库”
为确保“民情日记”记录的问题有人办,不推诿、不踢“皮球”,避免敷衍了事、半途而废、有始无终等情况,鞍山一村第三居民区党总支着力打造“民情日记”2. 0版本,精准记录居民群众的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并采取“民情日记+居民议事厅”模式,把“一人事”变“众人事”,为居民提供精准、可及、公平的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个性化和精准化,从源头上精准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居委干部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翻阅“民情日记”,通过“民情日记”及时掌握工作落实的实际进展、存在的问题等,不断检验工作上的实效,使“民情日记”成社区治理“智慧库”,与居民群众形成了“双向奔赴”的良好互动。“民情日记”有力助推了社区公共服务的精准化,还确保了居委干部能够真正“走进群众、走进困难、走进矛盾”,扎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各项工作做到群众心里,获得群众认可,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