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落子有道”下好乡村振兴“人才棋”

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委组织部 张琳琳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要求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要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坚持把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通盘谋划,将留住人才与作用发挥统筹考虑,切实下好乡村人才振兴“一盘棋”。

广开门路“揽才子”,下好乡村人才振兴“先手棋”。乡村人才资源丰富多样,遍布各行各业,挖掘并善用这些人才是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一方面,要拓宽视野甄选本土精英,精准摸排种植养殖高手、手工艺大师、乡土文化传承人等本土人才,让他们在农村大舞台上大放异彩。另一方面,要深情呼唤游子归乡,构建常态联络桥梁、返乡人才帮扶体系,设立“游子返乡创业园”“青年才俊联络网”,以更开阔的胸襟、更包容的心态、更谦逊的态度拥抱外来才俊,激发更多游子心系故土、反哺家乡的热情。同时,要紧扣乡村特色产业,精准施策发布“英雄帖”,注重吸纳富有创意、怀揣梦想的文艺青年、创业新锐等群体,精准对接农业科技企业领军人物、合作社带头人等高端人才,以人才的高质量供给赋能乡村特色产业“蝶变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的智慧源泉与蓬勃动力。

赋能培优“竖梯子”,下好乡村人才振兴“制胜棋”。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外来才俊携新知、精技术,本土精英则深谙乡土人情,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两者相辅相成,方能最大化发挥人才效能,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一方面,要精心选派农业技术人才、科技服务专员等深入基层一线,实施精准滴灌、全方位培育,通过“面对面”传授、“心贴心”辅导,不断精进本土人才的专业技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外来人才的培育与引导,提供专业培训和实践机会,帮助其快速适应乡村环境、深入了解乡村需求,鼓励他们参与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促进外来智慧与乡村实际的深度融合。同时,要搭建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技术研讨会等活动,强化外来人才与乡土居民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外来人才与本土人才在交流中学习、在碰撞中提升,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不拘一格“搭台子”,下好乡村人才振兴“布局棋”。引才的最终目的在于善用其才,需精准识别人才的潜能与专长,确保人岗相适、才尽其用,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要构建多元化干事创业舞台,依据人才特质精准配置岗位,让人才在最适合的领域发光发热,形成人才驱动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要打破常规用才模式,为人才解绑,摒弃束缚人才发展的旧有观念和制度壁垒,树立以能力论英雄的人才观,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铺设人才成长的“快车道”。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效能释放体系,优化融资环境、加大税收扶持,提供政策扶持、资金保障、技术指导等“全方位支持”,以优质资源浇灌人才之树,激发人才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真正点燃乡村振兴的“人才火花”,让各类人才在广袤乡村舞台上各展所长、共创辉煌。

悉心呵护“铺路子”,下好乡村人才振兴“长远棋”。“滴水穿石,非以力也,而以其不舍昼夜。”面对乡村人才流失的困境,我们需要持之以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破解难题、激发活力。一方面,要加大乡村人才政策的激励与扶持力度,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确保人才能在乡村安心扎根、开花结果。另一方面,要加速特色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与升级,精心规划“产业蓝图”与“人才布局”,实现产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使产业成为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强磁场”,真正通过“内部激励+外部宣传”的双重策略,增强有技能、富创意、能致富人才的荣誉感与归属感,在赋予职责中激发潜能,在给予实惠中促进成长,精心锻造一支扎根乡土、服务“三农”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石。

发布人:张琳琳 发布时间:2025-3-10 23:21 收藏 阅读人次:6691

初审:余路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