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重大使命,当以“聚智、聚能、聚心”为着力点,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真正开创乡村发展的崭新局面。
在“聚智汇力”中树立“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态度”,走好“重人才、强科技”的“智慧之路”。当今时代,知识和科技已成为推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智力支撑。在乡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传统的发展方式逐渐难以满足需求,寻求智慧化转型迫在眉睫。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人才与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在“聚智汇力”中树立“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态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并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育,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搭建乡村智慧发展平台,促进人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水平,积极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提升乡村产业的竞争力,用心走好“重人才、强科技”的“智慧之路”。
在“聚能蓄势”中涵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精神”,走好“兴产业、富经济”的“实力之路”。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实现乡村经济繁荣、农民生活富裕的关键所在。然而,乡村产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在“聚能蓄势”中涵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精神”,推动乡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深入开展调研,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对于自然风光优美的乡村,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开发农家乐、民宿等项目;对于拥有特色农产品的乡村,则以农产品为核心,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扶持力度,设立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企业和农户提供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合理规划乡村土地,保障产业发展用地需求;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并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物流、水电等条件,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用心走好“兴产业、富经济”的“实力之路”。
在“聚心凝力”中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走好“解民忧、暖民心”的“幸福之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聚心凝力”中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全体村民。一方面,要主动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主动走进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通过召开村民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政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教育方面,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医疗方面,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在就业方面,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扶持创业项目,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用心走好“解民忧、暖民心”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