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选调手记:在“乡土足迹”中播种“青”衿之志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东联村选调生 曾婧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东风浩荡,万里征程。在基层的一年“乡旅”,从群众服务到乡村发展,从民生点滴到大事小情,让我收获诸多“基层民情”。在开启驻村第二年之际,每每回忆过往走过的那些“乡土路”,都在心中不断回想起那些为民时刻

走过“街头巷尾”:在访民问需中砺“解民所难”之志。

初春的南方多雨,大街北巷的多户村民反映污水倒灌,我与村干部随即来到了巷口现场,听村民讲述问题,排查屋前屋后,了解到是下水道雨水管堵塞,我们尽快协调抽水修理,恢复村民正常生活。

在基层的第一年,作为刚接触村情事务的“初手”,要发挥选调生驻村的价值意义,就要在“脚入千家地,调研万民需”中,逐渐成为“为民办好事”的“熟手”。入户走访要在“多”与“精”中深入实际,坚持走到群众身边,到访家家户户,询问百姓心声,体察村民家情,才能总结出群众当前“所急所愁”。我们要持续坚持站稳群众立场,以问题为导向,珍惜每一个走访调研的机会,在排查消防安全、环境治理、平安建设等各类关系百姓生活的工作中“深入街巷”,为村民普及法律和安全知识,解答政策疑问,践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只有一直在“路”上,我们才能把“好”事做到群众“心”中。

走过“议事板凳”:在听民心声中砺“为民纾困”之志。

“家里最近有什么难处?”“身体还好吧?”“有没有申请帮扶资金?”一年来我同村干部深入村民家中、院里、树下,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话家常、听烦恼、谈期盼。

基层一线事务万千,以“求学者”心态学在基层是常态,以“贴心人”身份面向群众是常事。在基层我们服务群众,也践行“枫桥经验”,在“萌芽”之处调解村中矛盾,倾听村民心头担忧事,在这些事务中用群众能理解、能接受的语言是关键。起初与群众交流虽然存在“方言关”,但通过寻常之事中主动走近村民,用真诚心与务实力也能打开群众“信任关”,我也逐渐从纠纷“旁观者”转变为调解“参与者”。做好架起群众“连心桥”的工作,才能在“巧劲”中处理问题,在“弹性”中化解矛盾。

走过“共建田野”:在并肩耕耘中砺“为民实干”之志。

这一年乡村绿化“遍地生花”,我与村干部规划绿美工程,育苗选址,和群众一同认捐认种认养,“有没有经济性树种?”“路旁能否见缝插绿?”如今,越来越多的“口袋绿地”参与到了乡民生活中。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基层工作千条线,但“岗位连民心,万事牵民情”,大小事都关系群众的日常生活。选调生要做实事,就要到基层“最前端”去,坚持“心中装着群众,脚踩基层实土”,从一件件为民“小事”中积累经验,在知村貌、明村情、察民意中与群众“肩并肩”,擘画共思共虑的“同心圆”。在乡村振兴实事项目上,我们要挖掘自身所长,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力量”,思考我们能做的“助村”之事。要以“发现”的眼光在寻常事务中点燃“创新动能”,在公共设施项目工作中建言献策“为民谋福”,从基层事务的“记录者”,成长为乡村发展共谋的“局内人”。

走过“党群驿站”:在民生服务中砺“为国为民”之志。

村中有几位残疾老人,腿脚不便长年卧床,秋冬渐凉,我同村干部提着新被褥到几位老人家探访,询问最近吃饭怎么样,提醒他们用新被褥防寒。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服务群众是基层工作中的日常事,在点点滴滴中我们才能领悟“以百姓心为心”的重要道理。惠民服务要写好“更”字篇,在“更好”与“更近”中努力把工作从“办公室”做到“群众旁”。村里的党群驿站是“流动”的“连心桥”,群众在哪党员就在哪,驻村期间跟随基层干部走访慰问、助困扶弱,让我愈发坚定人民至上的理念。我们要继续力所能及地当好村里“勤政为民”勤务员,身入群众中,心至人民心,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服务,在群众所需所盼上发力。我们要继续践行青年干部的责任与使命,做好每件“微小服务”,在慰问五保户、跟进困境儿童、关注孤寡老人上,锤炼“为民服务”的本领,让“以民为本”在基层大地“生根”。

发布人:求编辑大大看看我 发布时间:2025-3-11 15:07 收藏 阅读人次:1892

初审:王嗣音 编辑:文小汇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