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为民营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要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民营企业行稳致远。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民企发展政治根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优势,才能确保企业发展行稳致远。要强化组织覆盖,筑牢党建引领“主阵地”。建立健全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互动工作机制,将党建目标纳入企业战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轮驱动”。设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讨党建与经营融合路径,确保党组织在战略制定、资源配置中发挥核心作用。要扩大“两个覆盖”,夯实组织基础。严格落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立到哪里”的有关要求,让党组织的建设跟着企业走,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新兴领域党建薄弱问题,切实扩大党建覆盖面。建立“流动党员驿站”和“云端党支部”,解决分支机构党员管理难题,确保不留死角。
聚焦创新驱动,锻造科技攻坚“先锋队”。科技创新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是引领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要深化“党建+创新”融合发展,抢占科技制高点。将党建融入技术研发,组建“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攻克“卡脖子”技术。设立“红色创新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大力攻坚,全面推广创新成果,实现技术共享与市场共赢。要构建“党建+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民营企业的“人才之家”。建立“党员导师制”,党员专家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帮助新工作技术人员扣紧“第一粒扣子”。实施“双培养”工作机制,努力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联合高校开设“民企党建研修班”,定向输送兼具政治素养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优化政策协同,打通民企发展“梗阻点”。政策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基层党组织主动走好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才能有效推动企业发展符合国家目标和社会需求。要健全完善“党建+政策直通车”工作机制,通过党组织搭建政企沟通桥梁,保障政策落地不打折扣、政策红利直达企业。成立“政策落实督导组”,定期评估减税降费、民间资本准入、账款清欠等政策执行效果,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要强化法治保障,明确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行业培训中加入相关法律课程,提高企业工作人员法律素养。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进一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