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以“铁纪清风”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旺乡纪委 莫忠芬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2025年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再次吹响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奋进号角。文件对纪检监察强化政治监督、护航政策落实提出了更高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当以“国之大者”的政治胸襟解码文件精神,在监督执纪中锚定坐标、扛鼎担责,以“铁纪清风”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深耕粮食安全“责任田”,以铁纪守护“大国粮仓”。“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文件将粮食安全置于“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亮明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治底线。面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乱象与“数字造田”等新型腐败,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以“眼里不容沙”的敏锐,直击“大棚房”回潮、违规“挖湖造景”等乱象背后的形式主义痼疾与权力寻租“暗礁”。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比对等技术手段,构建“天上拍、地上查、网上督”立体监督体系,聚焦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落实、种粮补贴资金发放、粮食收储流通等关键环节,对套取资金、破坏耕地等行为实施“靶向打击”。特别要深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斩断伸向“中国饭碗”的黑手,以铁纪守护“大国粮仓”。

筑牢防止返贫“压舱石”,强化监督守牢“民生底线”。文件强调“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彰显了党中央“脱贫不返贫”的坚定决心。纪检监察干部须以“枝叶总关情”的担当,构建“动态监测+精准帮扶+资产监管”全链条监督闭环。紧盯乡村振兴项目审批、资金流向、工程招投标等廉政风险点,严查“雁过拔毛”“蝇贪蚁腐”。推动建立“大数据预警+入户走访”双轨监督机制,既以科技之眼洞察数据异常,又以脚步丈量民情冷暖,让监督既有科技“精度”,更有人文“温度”。对“表格振兴”“数字脱贫”“盆景工程”等欺上瞒下行为必须严肃追责形成震慑,让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激活基层改革“新引擎”,以铁律守护“改革红利”。中央一号文件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篇,从土地制度创新到集体经济发展,从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到农民主体地位强化,处处体现着改革攻坚的勇气与智慧。当前,农村“三资”管理乱象、小微权力运行失范等问题仍是制约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突出短板。纪检监察干部要当好“改革促进派”。一方面,要压实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推动“四议两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制度落地见效,探索建立村级权力清单、负面清单、风险清单,让“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要深化运用“县统筹抓乡促村”机制,整合监督力量,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三权分置”等重大事项开展嵌入式监督,既鼓励基层创新,又划定纪律红线。特别要警惕“新瓶装旧酒”式虚假改革,确保改革红利真正惠及亿万农民。

锤炼纪检铁军“硬作风”,强本领作答“时代考卷”。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造盆景”的形象工程,更不是“刷白墙”的面子工程,纪检监察干部须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觉悟,坚决纠治急功近利、盲目举债等扭曲政绩观。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在走村入户中察实情、解难题,把监督探头延伸到农家院落、产业项目、合作社车间,开展“行走式”监督课程锤炼“解剖麻雀”的硬核本领,善于从一袋化肥的价格波动、一笔惠农补贴的延迟发放等蛛丝马迹中捕捉风险信号,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监督智慧,锻造一支“党信得过、人民靠得住”的纪律铁军。

站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节点,纪检监察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谱写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华章!

发布人:坚持写写写的小莫同学 发布时间:2025-3-13 09:22 收藏 阅读人次:1250

初审:高朗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