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轮换,光阴荏苒。转眼间从事基层党建工作已有三年,在与基层党员无数次的工作接触、沟通中,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像是一束“微光”,无时无刻为群众带来光明,给群众的生活带来希望与美好,也让我明白身在光亮之中,要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抓住这大好时机,积极去寻找、积累属于基层党建工作者的别样“阳光”。
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敢于找寻“苦难”之光。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在梁家河时,便已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他不断砥砺思想,靠近老百姓,以心换心,获得了老百姓的深刻信赖。身在基层从事党建工作,我们也应该心怀“自讨苦吃”的思想,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撑起为身边党员、群众遮风挡雨的“伞”,发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面对群众的求助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中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冲在第一线,为他们排除万难、冲破万险,化工作任务为担当,化压力为动力,初心如磐、矢志如斯,做到经常关注党群琐事,做到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同甘共苦齐劳动,才能更好地理解党建工作,服务好每一位党员、群众,走到党群“心坎”里去,做一名合格的基层党建工作者。
要有“莫向光阴惰寸功”的定力,乐于追寻“勤学”之光。“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古有刘勰佛殿借读、匡衡凿壁偷光;今有毛泽东少年立志出乡关、习近平梁家河放羊揣书,他们青年时期无一不勤奋好学。作为青年党建工作者,身处基层,我们更要虚心学习,自觉坐到基层课堂的最前排,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始终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虚心向书本学原理、向同事学经验、向身边党员求教意见,在日常工作中增长智慧,在实践锻炼中提升党建本领。相信只要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扎根于人民群众,向群众不断学习,主动去想事、谋事、干事,用自身所学所知助力党建工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贡献力量,定然能不断筑牢党建根基,担起基层这一工作重担。
要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专注,善于抓寻“调查”之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如今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告诫我们要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相较经验丰富的老同事而言,迈入基层工作岗位不久的我们,对社情民意了解不足,实践经验还不够充分,思想理论也不够成熟,容易保留“书本思维”,出现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现象。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应主动褪去“书生气”、沾沾“乡土气”,勤拿“笔记本”、常坐“小板凳”,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找到党员、群众面临的问题根源,逐一积累意见,详细总结经验,谨防落入“一肚子空墨水”怪圈,在调研实践中,将我们的知识由“纸上”书写到党群“心上”,展现出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者的积极风貌与良好形象。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基层党建工作还在不断进行着,有幸与万千基层党员结伴而行,我们更应珍惜大好韶华,树立“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的志向,怀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毅力,带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不断在“微光”中寻找、积累更加闪耀的“阳光”,全力提升自我,铆足劲头奔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