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札记:但到半途须努力 欲登绝顶莫辞劳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石市镇龙田村选调生 彭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驻村报到那日,我揣着崭新的日志本,站在湖南省衡阳县石市镇龙田村的老樟树下,眺望着远处层叠的青山和蜿蜒的田垄。婆娑树影掠过笔记本的扉页,而那扉页之上,誊写着南岳半山亭的石刻诗行:“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彼时,我把它作为一段新生活的期许;而今,当我的鞋底沾满这片土地的泥土,方才惊觉,这句诗早已化作一根登山杖,一头承载着乡亲们的生计冷暖,一头紧握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而中间那一道道被岁月磨亮的竹纹间,印刻了我与这片土地的五百多个晨昏。

初登之惑——驻村如攀雾岭行,穷坎踏遍履痕青。

初至龙田村,我仿佛一位初次踏上陌生山脉的登山者,脚下是未曾涉足的崎岖小径,眼前是缭绕不去的迷雾重重。第一次参加村民代表大会时,精心准备的发言被嗑瓜子声淹没;下组入户开展改厕工作时,群众询问什么是“三格式厕所”答不上来,只能咧嘴一笑;调解矛盾纠纷时,我上前劝解,却被一句本地方言“你年轻人晓得嘛果”呛得哑口无言……直到那天,受台风“格美”影响,我跟着村干部深一脚浅一脚冲进雨中,摸排村民房屋、道路、河道等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当浑身泥水的我站在雨中时,身后突然亮起十几束手电光——邻长们扛着铁锹,党员干部们拿着锄头,连八十岁的老爷子都颤颤巍巍拿来扫帚。那一晚,我在驻村日志里重重写下:“融入,不是从‘我来帮’开始,而是从‘我们一起’生根。”在过去一年多的时光里,我在山脚下的晨雾弥漫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登山路径”,学着村干部的模样,走出“办公室”,搬起“小板凳”,卷起裤管“下农田”,戴上草帽“拉家常”,从身入到心入,如今我也变成村民口中那个朝气蓬勃的“自家姑娘”。

半山之艰——莫道半山云蔽眼,总有云开雾散时。

三年的驻村时光过半,亦如攀登者行至半山,总会有乌云遮眼,疲惫与压力交织。龙田村面临的困境不少:产业发展停滞不前、环境意识淡薄、曾祠堂门前坑洼的路让赶集的老人摔过三回……先从最棘手的产业发展破局。十余次产业发展专题会上,我与村“两委”以及村民代表研判产业发展路线,逐字逐句研读产业扶持政策,最终,大家把目光放在了发展特色农业上。最难啃的硬骨是提高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农闲时分的古树、屋檐下,我用着沾着泥巴的方言一次次说着“农村人居环境”“门前三包”“秀美屋场”,大爷大妈眼中满是赞许和期待。最令人揪心的是修复曾祠堂门前的路。村里账簿上孤零零的五千元稍显得微不足道 ,村民们自发捐出老屋的青砖、凑齐砂石,村书记老姚带领着大家一锄一锄、一铲一铲,硬是夯出一条平坦的大路来……龙田村的困难犹存,日志上的那行诗如刺在心——既已行至半山,岂能望而却步?越是这样的关键时刻,作为当代年轻干部,越要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在与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进行斗争中拨开“云雾”见“天明”。

绝顶之志——披荆直上凌霄顶,俯揽山河万里春。

驻村日志里被春雨洇湿的墨迹,勾勒出四季为民的奋斗轨迹:春光正好时,化身双季稻生产“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惠民利农政策;夏日炎炎时,防溺水、防火成为重点,变身“巡查员”,河边、塘边、山坡上随处可见红马甲忙碌的身影;金秋时节,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化身成一名“推销员”,助力村民推销土特产品,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寒冬之际,变身“外卖员”,敲开脱贫户、困难群众的家门,为他们送去一份份米、油……看到脱贫户拿到享受低保的审批表时的笑脸,听见留守儿童在“农村书屋”里琅琅的读书声,闻到油菜花海迎风飘散的清香,我愈发懂得乡村振兴从来不是飘在天上的云,而是灶膛里噼啪作响的柴火,是村干部为抗洪救灾熬红的双眼,是一代代青年干部在时代答卷上写下的“此心安处是吾乡”。驻村时光虽已过半,但为民服务永无终点。“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在全力攀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高峰时,我们当代青年党员当以“追风赶月”的精神状态、“披荆斩棘”的奋斗姿态,在希望的山野间续写新时代“山河巨变”的壮美篇章。

半山亭的诗行依然在松涛间吟唱,它不再只是登山的口号,而是化作了一根无形的登山杖,支撑着我在驻村的山路上爬涉,吱呀作响,攀上顶峰,只为一睹那山顶上阡陌花开、沃野新颜的美景。

发布人:好运爆彭彭彭彭 发布时间:2025-3-18 22:51 收藏 阅读人次:1312

初审:王嗣音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