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拒绝文稿“过度包装”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委组织部 刘司吉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过度包装,是指通过华而不实的包装来掩盖产品本身实质的一种畸形商业行为。文稿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也有“过度包装”情况:有的内容冗长,充斥官话套话;有的附庸风雅,堆砌华丽辞藻;有的故作高深,卖弄晦涩术语……共同点都是华而不实、外强中干。“文者,贯道之器也。”笔者以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拒绝文稿“过度包装”,不能只花大力气琢磨形式、推敲文字,还要下硬功夫研究工作、充实内容,让文稿有“颜值”更有“言值”,持续提高以文辅政质效。

拒绝篇幅包装,让文稿向短而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努力克服“长空假”的不良文风,积极倡导“短实新”的优良文风。可见篇幅“长”,是排在不良文风第一位的。然而,少数作者过度讲究篇幅包装,似乎框架不大就难以显示其功力,内容不长便不足以体现重视。因此,他们往往下笔就是“密密麻麻一席话、洋洋洒洒一大篇”。当自身所学所长不足以支撑这种“包装”时,便只能米不够、水来凑,结果导致读者不满意、群众不买账。故而撰文时要避免篇幅包装,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情绝不拖泥带水,能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冗长啰嗦。当然,文章既不能一写就收不住,也忌讳一短就说不清。哪怕是一篇万字长文,只要字字珠玑、句句精辟、段段入心,也是一篇“短文”,切不可为了迎合某种标准而生搬硬套、削足适履。

反对内容虚饰,让文风以实而立。《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明文规定,公文起草应当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习惯于在内容上搞“包装”,撰文不考虑内容真不真实、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先造个新概念、凑个“数据包”、搞成“几件套”。这种现象值得警惕和反思。落笔前要先把情况摸清楚,多到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具体、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构思时要以谋事为“圆心”,多思考意义目的为什么、具体任务是什么、涉及范围有什么等基本逻辑;提笔后不刻意铺陈、渲染、解释,力求把文字写准、写深、写透、写实,确保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用,这样才会让人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慎施形式雕琢,让文意因变而活。市场流通的商品有多种包装形式:硬装的、软装的;散装的、整装的;简装的、精装的……种类繁多,不一而足。不论怎样的包装,都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产品的特性和价值。倘若所有商品都用一种包装、一套包装,那么既不吸人眼球,也未必适合产品保鲜和储运需要。同样地,文稿若不注重写作技巧和辞章艺术,“一是、二是、三是”一贯到底,难免会失去生气、灵气、秀气。因此,在撰文时既要确保意思表达清晰准确,又要变换“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角度,防止“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套路,善于从思路调整上打开局面、从语言表述上寻求变化、从逻辑结构上加以转换,使枯燥的文字鲜活起来。需要强调的是,形式固然重要,但必须服从于内容、服务于内容,不可舍本逐末、过度包装。

发布人:行者 发布时间:2025-3-19 15:07 收藏 阅读人次:18725

初审:亦星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