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丽江市先后考察了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丽江古城,了解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情况。在产业园中,他洞察特色农业因地制宜的发展脉络;于古城里,他关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匠心独运。党员干部应深入领会此次考察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奋进力量,领悟“多彩”的发展智慧,在各自岗位上担当作为,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挖掘优势“绿”根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之勇蹚出“科技兴农”新路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发展特色农业,挖掘本土优势是关键的“源头活水”。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宛如高原上一颗闪耀的绿色明珠,稳坐全国最大温室彩色马蹄莲种植基地的宝座。党员干部应如敏锐的“寻宝者”,深入挖掘本地资源,无论是高山上的珍稀药材、平原中的优质谷物,还是水乡里的鲜美水产,都要精准定位,结合市场需求,为特色农业找准“航向”,让本土资源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绿色“引擎”。要主动投身科技兴农的浪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让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迈向精准种植、智能灌溉、科学管理的新征程。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质量,助力传统农业脱胎换骨,向绿色科技化、现代化大步迈进。要积极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破产业壁垒,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一片田”富裕一方百姓、“一朵花”带动一方经济的绿色愿景。
守护根脉“金”记忆,怀“咬定青山不放松”之劲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文化遗产是历史的金色见证,守护其安全与完整,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丽江古城承载着纳西族等多民族深厚的历史记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坚韧的民族精神。党员干部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将其摆在突出位置。在保护过程中,要秉持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严格遵循文物保护原则和规范,确保文化遗产在岁月长河中得以延续,不被破坏、不被遗忘。要积极探索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将其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让文化遗产走出“深闺”,走进大众视野,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使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金色光彩。要充分发挥本地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将其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精心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领略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现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使古老的文化遗产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色新引擎。
强化教育“红”基因,持“众人拾柴火焰高”之念谱写“民族团结”新乐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丽江古城,对当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况的关注,对促进民族团结具有深远意义。“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党员干部要主动作为。通过学校教育、社区宣传、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让各民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通过这些交流活动,让各民族在交往中增进友谊,在交流中凝聚力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让民族团结的红色纽带更加牢固。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意愿和文化差异,引导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使各民族在共同繁荣发展中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成一团,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让民族团结的红色篇章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