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丽江市先后考察了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丽江古城,了解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情况。迈向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当紧紧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优则动能足”,从“丽江之行”中看“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前提。此次丽江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察看了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情况,发展特色产业将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时尚”。党员干部当从“丽江之行”中读懂“发展特色产业”之道。一方面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行“党建+产业振兴”“党建+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产业融合,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乡村产业品牌。另一方面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践行“两山”理念,做足“土特产”文章,提升“造血”能力,共同写就乡村振兴的璀璨华章。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从“丽江之行”中看“文化传承保护”。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迄今已有八百多年悠久历史,是全国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此次云南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丽江古城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可见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争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保护者、创新者,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从“丽江之行”中看“民族一家亲”。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总书记一次次到民族地区考察调研,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留下了许多精彩故事。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党员干部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的关切里,读懂“民族一家亲”的深意,爱护民族团结、珍视民族团结,紧紧围绕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画好“同心圆”、筑牢“共同体”,切实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