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破解“人民至上”密码 绘就新时代美好画卷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金城镇人民政府 黄云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枝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以“经纬网”感知群众冷暖,用“红细胞”输送服务温度,靠“先锋队”破解民生难题。要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根本要求,将“民生痛点”转化为“改革重点”,让政策制定沾满泥土味、服务举措带着烟火气,在“民呼我为”的生动实践中诠释“人民至上”的价值真谛,绘就新时代鱼水情深的动人画卷。

构建便民服务“经纬网”,破解社情民意“感知密码”,架起党群关系“连心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嘱托,在新时代主动构建便民服务“经纬网”,将执政根基深植于群众需求的沃土之中。要带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的为民情怀,走街巷、进家门,把民生诉求的“晴雨表”转化为精准服务的“路线图”,让党的政策春风化雨般浸润千家万户。要做民情民意的“传感器”也要做“处理器”,将分散的民生诉求汇聚成清晰的治理图谱,实时收集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既在“知”的层面准确把握群众脉搏,更在“行”的维度推动“接诉即办”机制落地。要创新建立“双向认领”机制,既主动认领群众微心愿,也引导群众认领社区治理项目,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治格局,把单向的“政府配餐”转变为双向的“群众点菜”。

激活基层治理“红细胞”,破解民生诉求“服务密码”,打通惠民利民“直通车”。“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要成为“修己以安百姓”的践行者,将社区楼栋化作服务阵地,把民生诉求视为行动指南,让党的政策红利沿着“毛细血管”精准输送到千家万户。要创设“民情驿站”,通过“早巡夜访”采集居民需求,建立“急难愁盼”分级响应机制,将垃圾清运、管道维修等琐碎事务纳入“民生服务清单”,生动诠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要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搭建“诉求热力图”动态感知系统,对养老助餐、托幼服务等高频需求实施靶向供给。要创新建立“服务效能指数”考评体系,将群众满意度转化为可量化的治理指标,推动“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

锻造民生保障“先锋队”,破解急难愁盼“纾困密码”,筑牢幸福生活“压舱石”。“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民生保障战线上把自己锻造成敢啃硬骨头的“先锋队”,带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的政治智慧,将服务窗口前移到群众家门口,把办公桌搬到街头巷尾,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纾解民忧。要构建全周期响应机制。创新建立“三色预警”系统,对因病致贫、失业待岗等民生风险分级处置,形成“主动发现—精准帮扶—跟踪回访”的闭环链条。要注重建立民生实事“承诺—践诺—评诺”机制,将养老服务覆盖率、保障性住房供给量等指标纳入政绩考核,确保惠民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政策合力,生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要求。

发布人:拙鸟勤飞 发布时间:2025-3-20 22:11 收藏 阅读人次:2224

初审:杨南方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