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带着对“三农”深沉的关切与殷切的期望,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里如期而至。文件中明确提出的“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为广袤乡村的发展描绘出一幅绚烂的图景。广大基层干部作为推动政策落地的关键力量,当在文件里精准定位发展的核心词汇,以时刻的关注、全心的投入和倾情的付出,在新时代的广阔田野上,掀起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浪潮,真正让乡村处处绽放繁荣之花,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锚定科技创新驱动,“步步紧跟”踏上农业升级路,稳固农业发展根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稳固农业发展根基的核心力量。从过去依赖人力畜力的传统农耕,到如今无人机在农田上空高效作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准赋能农机实现数字化转型,再到利用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守护农作物茁壮成长,农业科技创新让农业生产从单纯依靠自然的“靠天吃饭”转变为科学规划、精准管理的“知天而作”。广大基层干部当锚定科技创新驱动,“步步紧跟”踏上农业升级路。在思想层面上,要主动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拥抱科技变革,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新事物、新技术,不断开拓创新思维,持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现代农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在实际行动中,要深入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实例,向农民群众普及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等“硬核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农民真切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运用科技手段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层层深挖”踏上乡村繁荣路,焕发农村发展活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而特色产业则是基石中的关键支撑。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这清晰地表明,只有立足本地特色,挖掘独特资源,打造差异化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广大基层干部当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层层深挖”踏上乡村繁荣路。一方面,要深入开展调研,立足本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等资源禀赋,全面审视当地的历史、环境、市场需求,细致观察山水草木、古老建筑和民俗文化,精准把握自己有什么,找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明确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要具备开阔的视野,跳出本地局限,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从发展模式、品牌建设、市场定位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在横向比较中汲取有益的方法、寻找可行的路径、确定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以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乡村经济全面繁荣,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着眼群众幸福生活,“心心相印”踏上为民服务路,点亮农民美好生活。“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中央一号文件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也对基层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基层干部当着眼群众幸福生活,“心心相印”踏上为民服务路。一方面,要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怀揣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有回音”的使命感和“件件有着落”的执行力,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全面了解基层实际情况,精准把握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努力成为熟悉基层事务的“百事通”和知晓民情民意的“活地图”,切实把为民服务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另一方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尤其是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努力成为基层治理的行家里手,用真心真情用力守护好群众稳稳的幸福,让农民群众的生活如春日繁花般绚丽多彩,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