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在村寨的信团鼓楼,习近平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贵州之行,满含对人民的深情厚谊,为党员干部践行为民宗旨指明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群众“心上事”,筑牢为民连心桥、走稳奉献实干路、锤炼攻坚硬本领,以事事上心之情书写民生“幸福卷”。
聚焦群众“关心事”,筑牢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连心桥”,在站稳人民立场中书写“矢志不渝、一心为民”的初心答卷。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初心不坚定就容易在为民谋福的路上走偏、走歪。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善于汇集民智、凝聚民心,才能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解决好群众的关心事,必须走进群众、贴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要从革命先辈身上汲取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信念,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把民生建设得更加扎实、更加牢靠、更加有效。更要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民生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树牢为民情怀,用实际行动诠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把站稳人民立场扎根在基层一线、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
聚焦群众“琐碎事”,走稳鞠躬尽瘁、深入一线“实干路”,在增进民生福祉中书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担当答卷。家长里短是民生,更是群众身边急需解决的琐碎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要一心扑在群众身上,一以贯之让脚步遍及群众生活的大街小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人民之所想,真正将民生问题变成幸福指数。更要甘当老黄牛,聚焦岗位职责,锚定社会发展的痛点,倾心倾力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誓言,以真心打通与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群众“揪心事”,锤炼主动作为、担当尽责“硬本领”,在紧紧依靠人民中书写“利民惠民、改善民生”的奋斗答卷。群众的揪心事就是发展的难点,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堵点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发展条件与状况,主动作为、担当尽责,将利民惠民之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真正办好群众的揪心事。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当地实际,继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不断推进民生建设向好发展。更要多听民声、聚民智,向群众学习,让问题在更适合群众接受的方式方法中得到妥善处理,在推进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为民服务的担当精神,尽力量力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揪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