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步履不停地开展考察,从“多彩贵州”到“七彩云南”,总书记进侗寨话振兴、访古城看产业,一路调研,发表重要讲话,指引云贵大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发进取,展现新的风采。广大党员干部要追循“云贵之行”,感悟一场场交谈、一次次踏访、一句句嘱托背后的深意,切实守住扎根群众的公仆初心,以实际行动续写亲民、利民、惠民的奋进篇章。
追循身挨紧坐、心贴心聊的访民足迹,以扎根群众的赤诚初心,续写以民为本、甘当公仆的亲民篇章。“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实情往往在末端、在一线,只有把步子迈向基层、把身子贴近人民,才能真切感受群众的苦乐,掌握真实的民生情况。多年来,无论走到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会到群众中间,同坐“一条板凳”,在黑龙江伊春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林场职工家、云南腾冲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鼓楼……这一幕幕围坐正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实写照。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带着真诚、捧着真心,用好“板凳座谈会”这个法宝,从细微之处问起,从点滴小事关心,深切感触群众脉搏、贴近群众心窝,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真正心贴心、实打实地为民排忧解难。
追循踏访乡村、情系“三农”的调研足迹,以爱农重农的深切情怀,续写俯身沃土、助推振兴的利民篇章。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三次贵州之行,都走进乡村调研。2015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总书记走进遵义花茂村;2021年“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时,总书记来到毕节化屋村;2025年总书记踏访黔东南肇兴侗寨,“希望大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以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抓手,谋划更多新点子、好方法,用一竿子插到底的干劲,奋力破解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真正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幸福感的人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追循漫步古城、邂逅非遗的文化足迹,以守正创新的自信勇气,续写以文促旅、团结致富的惠民篇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此次云贵考察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详细了解侗族历史、风俗和服饰、建筑等特色文化保护传承,以及丽江古城营建历史、纳西族民居特色和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情况,并强调要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用心传承中守正创新,既要加强对文化名村、文物古迹、民族村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也要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深挖资源,点亮民族特色,不断突破传统束缚,紧跟时代发展,进一步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真正以文化变量加速推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