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基层札记:选调生小梅的逐“绿”之旅

广东省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选调生、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莲塘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梅倩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3年10月,我受组织安排来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莲塘村驻村,初来时未曾想,这个昔日因“莲蓬绿满塘涌”而得名的村子,竟成为我为期两年扎根一线的“大本营”、逐“绿”之旅的“主战场”。

逐“绿”之旅第一站:“宜农则农”,让农业“绿”得出彩

驻村第一天,便接到村书记给我布置的第一项任务——“你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出身,我们村集约农用地的事,你也来跟跟”。初生牛犊不怕虎,书记一番话激起我满腔热血,心想,这个任务我得圆满完成。随后的四个月,我跟随两委干部走村入户,成了祠堂里、榕树下、巷道间的常客,村民集体不同意集约方案,我们就从村民利益出发,牢记“帮村民,算好账”的要诀,从政策支持、权属调处、利益平衡上下足功夫。四个月后,莲塘村成功通过村民集体表决同意,集约农用地超500亩。如今,一年过去了,原本撂荒的农用地在集约之后垦为耕地,种了粮食,焕发出绿色新生机。两周前,村书记在微信群发消息,“集约那块地,新生出的土豆好大个,周末来挖哈”,随即配上一张新挖的土豆图片,竟有将近手掌那么大。“宜农则农”的集约成果让村里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也让我这个驻村姑娘尝到保护绿色耕地、守护农业产业的甜头。

逐“绿”之旅第二站:“植绿护绿”,让农村“绿”得美丽

驻村不久,在村干部指导下,我参与了村内“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的建设排查工作,发现有“四小园”建设模式单一,缺乏特色。该如何改进?“农村人讲实际,不如从实用性入手”“建设中药‘四小园’怎么样”“这主意不错”,一场与村干部、村民的“头脑风暴”过后,寻房前屋后的荒地,选合适栽培的植物,动员村民群众栽种养护,中药园火速开建。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我与村干部一道,利用中药园种植成果,先后组织策划了艾草养生锤、艾草驱虫袋、菊花奶茶等手作活动。记得拿着刚制作的驱虫袋分给村里老人时,我操着一口不那么地道的粤语问,“阿嬷,你记不记得?这些都是我们年前一起种的”,阿嬷说“记得记得”,竖起拇指夸我“又靓女又醒目”。当“植绿护绿”与“赏绿品绿”相互转化,当发动群众与服务群众相互融合,我深刻认识到,“绿色”既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色,亦是绘就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画卷的底色。

逐“绿”之旅第三站:“弘文传文”,让农民“绿”现心间

随着广东绿美乡村生态建设深入推进,村里花多了、树多了、垃圾变少了,莲塘的“面子”工作做好了,“里子”工作也不能落下。我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的村民群众认同绿美观念、弘扬绿色文化。村里平日老人孩子居多,“从娃娃抓起”的想法在我心中萌了芽。得知村里有开办儿童暑期夏令营的需求,我想,是不是可以办一个绿美主题的夏令营?但紧接着就有了新的问题:资金从哪来?人手上哪找?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一场面向村居的座谈会上,我大胆介绍莲塘村绿美乡村建设成果,会后竟吸引高校老师主动联系,表示愿意带着学生团队和立项资金来村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从一场意外的座谈,到无数次的沟通对接,再到学生团队来村里实地调研和设计课程内容,最后让绿美夏令营成功举办,我用3个月换来村里孩子们难忘的5天。也许多年后,孩子们不记得在2024年在村夏令营课堂上具体做了什么,但我想,他们对绿色、环保、生态的深刻认识,终会带动家庭、影响整村、反馈社会,让绿色文化、绿色“基因”在代际之间缓缓流淌。

发布人:12371网友May 发布时间:2025-3-24 16:01 收藏 阅读人次:1728

初审:钱莱 编辑:宜倍 责编:李一画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