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各级党组织要执好“科技蓝”“生态绿”“文化金”三支时代画笔,在广袤田野间描绘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壮美画卷。
以“追星逐月日千里”之心执“科技蓝”之笔,绘就智慧农业“新图景”。在数字中国建设浪潮中,5G基站如雨后春笋般扎根沃野,北斗导航系统指引农机精准耕作,区块链技术为农产品溯源构建数字身份证。乡村振兴这场时代大考,需要科技赋能打破发展天花板,各级党组织要聚焦智慧农业“卡脖子”领域,设立党组织主导的“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推广“党支部+科研院所+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平台等核心技术突破。要健全科技人才培育与保障体系,实施“数字新农人”培育工程,联合高校、企业开设智慧农业专项课程,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数字新农人”,让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科技动能。
以“保护生态利在千秋”之心执“生态绿”之笔,勾勒绿色发展“新范式”。秦岭深处的柞水县,将废弃菌包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形成“木耳种植—废料利用—清洁能源”的循环链条,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耐盐碱大豆亩产突破260公斤,昔日的“不毛之地”变身“新粮仓”。这种向盐碱地要粮食的突破,展现了生态治理与粮食安全的双赢之道。乡村振兴需要生态筑基守护绿色生命线,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把准生态文明建设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促进党的初心使命和生态保护责任担当相互融合、有机结合。要以制度创新压实责任、以技术集成推动转型、以系统修复筑牢屏障,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以“百花齐放春满园”之心执“文化金”之笔,书写乡风文明“新篇章”。福建龙岩的土楼群里,“客家文化传习所”让千年夯筑技艺焕发新生;陕西袁家村的非遗工坊中,剪纸艺人在抖音平台收获百万粉丝。乡村振兴需要文化铸魂激活内生源动力,各级党组织要以基层党建为纽带,整合区域内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创新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不断提升乡村文化品牌影响力。要促进乡村文明建设与治理的深度融合,通过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百姓大舞台等场所,建强乡村文化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村晚”“村BA”“农民诗会”等群众性活动,不断宣传推广党的政策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村民文化认同感,让乡土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