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选调礼记:在基层阡陌间寻找答案

重庆市巫山县选调生 庙宇镇长梁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李忠林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去年春天,重庆市委党校百花齐放,我在课堂笔记扉页写下“学习有归期,践行无穷期”的感悟;如今,春风又绿江南岸,望着巴渝乡野翻涌着金色波浪的油菜花海,党校课堂上的疑问困惑又在脑海中浮现。这一年,我在春耕秋收的农时里丈量田垄,终于在躬身实践中找到了具象的答案。

以“大道至简”破题,初心如磐、实干为要。初到乡镇工作时,我曾误把“材料出政绩”当作捷径——在宅基地改革中,面对群众对补偿标准的质疑,我选择在办公室反复打磨汇报材料,用“数字游戏”替代实地丈量;推进集体经济增收时,用“典型案例模板”应付上级检查,却对村里闲置土地的实际状况一知半解。直至驻村后第一次参与低保核查,我对照政策文件逐条解释,却被李大爷反问:“小李,这‘家庭刚性支出’能算上我每月抓中药的钱不?”见他颤巍巍掏出的药方,我连夜咨询民政部门,第二天带着补充材料上门:“您这情况符合医疗救助,我教您用手机拍处方上传。”后来他总把“小李懂政策”挂在嘴边,让我明白“大道”其实就在群众紧锁的眉头间。

以“学用相长”解题,博学笃行、学以致用。在村推广电商助农时,我精心制作的培训手册无人问津,村支书直言“这些二维码看得人头晕”,直到改用他自创的“三字经”口诀——“拍视频,横着走;讲产品,放大声;点关注,送大米”,直播间订单才渐渐多起来;参与森林防火巡查,护林员老赵教我辨识“三色预警”——看松针卷曲知旱情、闻空气焦煳查隐患、听山雀惊飞断火源,这些山野智慧比卫星遥感更早揪出三处风险点。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唯有把身子沉进晒谷场的热气里,才能从老农烟锅的火星中淬炼出真学问。

以“躬行践履”答题,扎根泥土、问计于民。初入乡镇时,我曾认为基层工作无非是“填表报数、跑腿打杂”,直至遇见我联系帮扶的胡叔家,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体会。他家老房子是20世纪90年代建的土坯房,屋顶瓦片缺损,遇到大雨天西墙渗水,窗框也朽得关不严实。儿女都在外省打工,家里主要靠三亩茶园和养两头猪维持。第一次走访时,胡叔搓着手说:“房子修修补补十几年,这两年猪价不稳,凑不出钱翻新。”我急忙联系规建办,对照危房改造政策帮忙申请补贴。重新整理材料时,注意到他家茶园产量低,又联系农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前几天路过村口,胡叔正给邻居讲怎么修剪茶枝,我站在田埂上听着,忽然明白:唯有把鞋底的泥土夯进每份材料,让纸上的数据浸透田间的露水,才能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变成碗里的饭香、房顶的炊烟。

春风又绿长江岸,正是扬帆奋进时。当油菜花开遍巴山渝水,新时代选调生们正在阡陌间书写答卷:用“基层蹲苗”滋养“人民至上”的情怀,用“终身学习”跨越“本领恐慌”的沟壑。基层的答案,终将化作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绽放在千家万户的幸福笑颜里。

发布人:12371网友zy3d2i 发布时间:2025-3-25 14:20 收藏 阅读人次:1376

初审:易晗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