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甘肃省药监局的一名选调生,来到定西市岷县闾井镇驻村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里,从初来时的“无所适从”到现在的“得心应手”,这片土地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与使命、什么是扎根和成长,“此心安处是吾乡”不再是遥远的憧憬,而是具象化在这一年多的驻村时光里。
怀着“村桥原树似吾乡”的乡村情感,在“走家串巷”中感悟“人间烟火气”。“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驻村以来,我与村社干部一道走街串巷、入户排查,持续关注脱贫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动态监测,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村庄内外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定期对河道、道路两旁、重点区域进行垃圾清理保洁。在“走”与“访”的过程中,我深深意识到在我们眼里也许不起眼的小事,但对群众来说却可能是影响家庭、影响生活的大事。所以,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我们就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少做办公室的“钉子户”,多做入户走访的“运动员”,将父老乡亲的生活冷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这样才能真正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去。
怀着“秋水长流百姓欢”的乡村初心,在“嘘寒问暖”中融洽“干群鱼水情”。“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但始终离不开“群众”二字,脱离群众就会成为无源水、无根木。在探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落实生活救助和政策扶持。在帮助困难家庭申请救助时,我们讲解帮扶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就业,同时帮助申请政策类贷款,用于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养殖产业。关注到农村的教育基础薄弱时,我们积极衔接争取各类慈善捐赠企业捐赠图书、文具和体育用品,用我们的绵薄力量助力孩子们快乐成长。只有始终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经常摸摸群众家中炕头“热不热”,经常看看群众锅里饭菜“好不好”,精准把握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带着真情实意去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怀着“鹅湖山下稻粱肥”的乡村愿景,在“春种秋收”中绘制“产业增收图”。“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百姓富。”闾井镇地处岷县东部,这里海拔高、气候湿润、日照充足,土壤肥沃,为中药材的育苗和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药材在这里广泛种植。为了紧紧抓住地域优势资源,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健康蓬勃发展,我们积极举办中药材种植培训班,邀请专家现场讲解中药材种植技巧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深入地头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呵护。同时,结合市场需求情况,帮助村民根据实际优化调整种植结构,进一步提升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富民的主导产业,以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乡村经济全面繁荣,让群众走出属于自己的产业振兴路,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