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丽江市先后考察了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丽江古城,了解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情况。从高原特色农业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民族团结进步到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云南足迹”中蕴含着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在新征程上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循迹“花开四季香满园”的产业密码,以因地制宜、创新驱动的使命感,绘就“美丽经济强村富民”的振兴画卷。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习近平总书记实地察看花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强调要让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云南以“植物王国”之姿,将鲜花产业打造成富民兴滇的“绿色引擎”。40余年深耕,鲜切花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斗南花卉市场日均交易超700万枝,花卉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带动百万农户增收。从“中国红”奥运颁奖花束到“赤子之心”亚运礼仪用花,云南鲜花扮靓世界舞台,成为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云花产业”为镜鉴,在激活产业动能上下功夫,深入挖掘本土特色资源,打造“一地一品”产业格局。同时,要在品种培育、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上下功夫,构建“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让农民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分享全链条增值收益。
循迹“绿水青山映乡愁”的生态底色,以久久为功、生态优先的使命感,绘就“金山银山两相宜”的绿色画卷。在云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从独龙江畔的易地搬迁新村到洱海之滨的生态廊道,从亚洲象群的北移南归到九大高原湖泊的水质改善,云南始终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丽江古城依山傍水,自然风光旖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这些生态奇迹背后,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哈尼梯田的农耕智慧、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普洱茶马古道的文化遗存,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动能”。同时,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绿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循迹“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神根脉,以守正创新、文化铸魂的使命感,绘就“美美与共向未来”的和谐画卷。在丽江古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从大理罗里密村“指尖技艺”织就的彝绣产业,到迪庆香格里拉“马帮文化”赋能的文旅融合;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千年茶文化,到临沧翁丁村“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活态保护,云南正以文化自信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同时,要推动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联姻、传统文化与数字经济融合,让民族节庆、传统手工艺、特色饮食成为吸引人才返乡、资本下乡的文化磁石,让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为乡村振兴注入绵绵不绝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