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并深入基层一线同乡亲们围坐在火塘边共话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政之所往,也是民之所盼。作为一名扎根贵州沃土的党员干部,我们应当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多彩贵州”之行背后的殷切期盼,自觉在奋力写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大文章”中展现新风貌、体现新担当、表现新作为。
细悟“组织强则乡村强”的殷切期盼,以不忘初心、紧跟党走的忠诚姿态写好夯基固本大文章。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人民群众才有“主心骨”的示范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积极把基层一线当作安身立命、增长才干的“大舞台”,主动摈弃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看客姿态,扎实在学深悟透、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上下足苦功实功,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充分结合日常走访调研、重大节气活动宣讲等方式,努力把事关民生之本的惠民政策落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升上接天线的眼力、下接地气的脚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脑力、反映社情民意的笔力,进一步引导群众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细悟“产业兴则乡村兴”的殷切期盼,以攻坚克难、迎头赶上的担当姿态写好产旺民富大文章。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从下大力气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每一段路程都很艰辛,也很坚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支撑,是促进百姓增收致富的关键之举。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肩负起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重担,主动思考谋划、靠前服务,有效联合科技特派员、驻村工作队、乡土人才、乡村振兴指导员、集体经济发展指导员等力量,扎实推动更多政策、资金、力量下沉乡村一线,不断挖掘引导更多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商人回乡立业、反哺家乡,推动农业基础产业“接二连三”抱团发展,真正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地方发展优势,让更多土特风味的乡村产品出山出海,引领百姓在产业振兴中共同奔赴幸福致富的康庄大道。
细悟“文化美则乡村美”的殷切期盼,以守根铸魂、推陈出新的奋进姿态写好以文赋能大文章。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发展的精神内核,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更是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的内生动力。多彩贵州历来就拥有秀丽山川等自然景观,也有着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只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才能让多彩贵州这张靓丽文化名片愈发亮丽。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当好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深入领悟文化遗产的时代内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点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那些沉睡已久的文化遗产重焕生机。要持续加强文化传承后备力量的挖掘,鼓励引导更多力量投身文化建设,持续塑造好民族文化品牌,让各地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民族文化成为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