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基层随笔:放歌“希望田野”鸣奏“奋斗交响”

浙江省海宁市马桥街道办事处 汤璐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基础,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要将基层“末端”变为工作“前哨”,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放歌“希望田野”,奏响“奋斗交响”,在服务基层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华章。

倾听“田间对话”,“声声入耳”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炙热初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党员干部要想服务好基层,首先要学会倾听基层声音。从田间地头的家长里短,到农家小院的民生诉求,每一句“碎碎念”都蕴含着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一方面,要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群众家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喝一碗茶水,让群众打开话匣子,说出真心话。另一方面,要善于从群众的话语中捕捉关键信息,读懂“话外之音”。倾听群众心声,不仅要听得到,更要听得懂。要学会融入群众,掌握群众的“方言土语”,读懂话语中的“情感色彩”和“潜台词”,感受话语中的“喜怒哀乐”。要将群众的声音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和方向,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把群众的难事当作自己的心事,建立台账、跟踪落实、逐个销号,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让“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炙热初心永不褪色。

丈量“民生温度”,“步步到位”勾勒“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幸福图景。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从“一家一户”到“一老一小”,桩桩件件都关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丈量“民生温度”,就是要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着力化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方面,要深入调查研究,做好“民情台账”,实现精准施策。要从群众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入手,了解他们的“生活堵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解题方案。例如,在就业方面,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帮助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在教育方面,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协调各方资源,保障他们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问题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政策落实情况和群众满意度。通过定期回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群众对民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努力上交群众满意答卷。

挥洒“奋斗汗水”,“久久为功”踏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逐梦节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黄大发;从“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到八桂大地上的“扶贫之花”黄文秀……在乡村这片奋斗的热土上,留下一个个奋斗者的足迹,激励着吾辈接续奋斗。如今,《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重磅发布,吹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集结号”。基层党员干部深处乡村振兴第一线,要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挥洒汗水、逐梦未来。一方面,要立足本地实际,挖掘特色资源,做足“土特产”文章,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硬件水平。同时,通过开展文明乡风评选、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既“富口袋”更“富脑袋”。

发布人:12371网友jdk3n4 发布时间:2025-3-26 10:20 收藏 阅读人次:728

初审:吴晓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