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循迹“云贵足迹”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委组织部 王彤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即赴贵州和云南考察调研。从“多彩贵州”到“七彩云南”,总书记进侗寨话振兴、访古城看发展、察产业谋未来,串起了民族团结的“同心圆”,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的历史节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循迹“云贵足迹”,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发进取,以实际行动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进侗寨话振兴,脚沾泥土、融入烟火,在青山绿水间感悟“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初心使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贵州黎平肇兴侗寨,青瓦木屋鳞次栉比,梯田层叠如诗如画。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鼓楼火塘,与村民围坐畅谈,聆听第一书记讲述乡村振兴的任务,赞许退休老党员参与矛盾调解的奉献,感受民宿店主、返乡创业大学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热情与自豪。“你们的风采很好,看着都是那么神采奕奕,侗族人民朴实、勤劳、有文化、有智慧。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希望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把乡村振兴做得更好,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得更好。”总书记的话语温暖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嘱托为指引,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关注每一个民族、每一位群众的发展,让每一个乡村都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访古城看发展,回味底蕴、溯源革新,在历史长河中把握“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时代命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春雪初霁的丽江古城,流水潺潺穿街过巷,纳西民居错落有致。习近平总书记漫步在纳西族民居间,看东巴文化研究成果,听“天雨流芳”的劝学古训,在木府的飞檐斗拱间探寻文化传承的密码。当得知2024年古城接待游客2217万人次,文旅产业占据经济半壁江山时,他指出:“文旅融合促进了经济发展,要走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的要求为方向,既注重保护传承“活化石”般的古建筑群,又善于激活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在守护“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中,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创新路径,将文化IP转化为发展动能,让“诗和远方”成为群众增收的“真金白银”。

察产业谋未来,心向前沿、前瞻布局,在产业振兴中探寻“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高原花海的玫瑰娇艳欲滴,侗寨工坊的蜡染技艺炉火纯青。在贵州和云南考察期间,总书记对当地的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在侗乡特色产业基地,总书记细看精湛的蜡染工艺,询问“技艺从小就学的吧”“产品受欢迎吗”;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总书记了解花卉种植、保鲜技术、市场销售等情况,称赞“你们这个事业搞得很兴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在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总书记强调“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继续把王牌打好”的期许为动力,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优势,挖掘特色产业潜力,关注科技前沿,将新技术、新理念引入乡村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美丽产业”真正成为“幸福产业”。

发布人:彤彤在努力 发布时间:2025-3-26 18:24 收藏 阅读人次:2581

初审:杰瑞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