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为一岁首,农为百事先。当一幅幅生动火热的春耕图景在祖国大地徐徐铺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如同一场及时春雨,为广袤田野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与成长养分,也为今年的“三农”工作规划出“路线图”、敲响了“催征鼓”。新征程新任务新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紧迫感,锚定一号文件规划蓝图,争做扬帆破浪人、甘当田间实干家,不断奏响乡村振兴发展的“千重韵律”。
把准产业振兴“音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释放出有效利用科技“利器”加快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信号。从智能传感精准播种到基因编辑种业更新,从生物抑制靶向灭虫到再生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链条,也为广袤田野注入发展生机。广大党员干部要勇当农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善于洞察农业发展的“时”与“势”,努力抢占农业科技“新高地”,探索“AI+”多样化场景在“三农”领域开发应用,围绕种业“芯片”、精准播种、智慧灌溉、数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精耕细作”,让“科技之花”在田间地头结出“智慧硕果”。同时要深挖“土”资源、放大“特”优势,因地制宜深耕“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发展路径,充分利用农村电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在“农文旅+”“田园度假+”等新业态上多做文章,不断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打造强村富民“金钥匙”。
把准人才支撑“音符”。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再次表明推动农村地区繁荣发展,必须激活乡村人才“动力引擎”。只有用心用情把准乡村人才这一“关键音符”,秉持“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聚才诚心,健全人才引育留用机制,才能聚智聚力弹好乡村振兴“协奏曲”。要当好引才“贤伯乐”,变政策“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完善乡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线上+线下”靶向引才机制,用“栽好梧桐引凤来”的实际举措让人才近悦远来、倾情奉献;要搭建留才“暖心桥”,紧扣本地文化和乡土情结,利用能人座谈会、乡贤恳谈会、发展成果展示会等,从返乡青年、创业达人中感召选聘“乡村CEO”、产业振兴“头雁”,提升人才“磁吸力”;要深耕育才“肥沃土”,紧盯产业需求、把握基层实际,分级分类开设“田间课堂”、教授“农技干货”,实现“规定动作”和“个性点餐”有机结合,培育出一批批“田间秀才”“本土专家”,让生机勃勃的“人才雁阵”装点乡村繁荣发展的壮美画卷。
把准乡村善治“音符”。持续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美乡村”不仅蕴藏着“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更涵盖了“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和谐共生要求。坚持以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的,由“表”及“里”一体推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互促,就能实现乡村“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同步提升。要扮靓环境抓“塑形”,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以垃圾分类治理、污水管网建设、农房风貌提升为突破点,撬动乡村“美化、绿化、亮化”大主题,配套建立“村民自治+网格管理+积分激励”长效机制,推动乡村环境面貌点上出彩、线上成景。同时,要引领风尚强“铸魂”,加强固本培元、推进敦风化俗、强化示范带动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农民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约束,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不断奏响乡村发展的“和美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