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调研,走访黎平县肇兴侗寨。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贵州,每次到贵州,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行程之中,始终贯穿着对脱贫工作及乡村振兴的关注和思考,对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牵挂。“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组织部门要紧握“人才”这把金钥匙,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度广纳贤才,以“千锤万凿出深山”的力度精心育才,以“人尽其才展风华”的准度放手用才,写好人才济济、活力迸发的乡村振兴人才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执“瞻山识璞”的“引才笔”,“广开门路”写好“问渠那得清如许”的“源头故事”。“国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是解锁农村发展潜力的重要钥匙。目前,乡村在经济发展层次、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度及就业平台构建上,相较城市仍有不小差距,这导致了人才单向流失的困境,人才匮乏俨然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我们要聚焦农业领域的顶尖人才,吸引那些精通现代农业技术和知识的精英,以此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针对乡村产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广纳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创意策划等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举办乡村振兴人才论坛、搭建线上人才交流平台等方式,广泛传递乡村对人才的渴求信息,激发社会各界人才对乡村的热情与投身意愿。同时,情感引才亦不可小觑,需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感,借助“归乡筑梦”计划、乡愁交流沙龙等活动,唤醒在外游子的乡愁记忆,鼓励他们带着资金、技术与人脉资源回归故里,为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展现他们的非凡领导力与影响力。
执“因材施教”的“育才笔”,“深耕细作”写好“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成长故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引进人才是基础,培育人才是关键。因此,需紧贴乡村实情,匠心构建多元化、立体式的人才培养架构,为乡村人才的茁壮成长与全面发展铺设坦途。精准对接乡村特色产业之需,细致规划培训内容,对农业技术人才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技术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对农村电商人才进行电商运营等最新知识培训,帮助他们紧跟电商领域的发展步伐;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进行市场营销、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帮助他们在乡村旅游规划、品牌推广、游客服务等方面提升能力。大力实施“他山之石”计划,广泛组织乡村人才外出交流学习,汲取先进经验与技术,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业动力,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支柱与领航旗帜,为乡村振兴事业持续注入强大的人才动能。
执“人岗匹配”的“用才笔”,“精心布局”写好“人尽其才展风华”的“闪耀故事”。“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人才的价值在于使用,乡村振兴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此,要拓宽人才使用视野,精准匹配乡村发展需求,让各类人才在广阔乡村舞台上竞相绽放。紧密对接乡村特色产业与项目,将农业科技人才精准嵌入农业生产一线,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将医疗卫生人才深深扎根基层,强化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将教育人才广泛引入乡村校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点亮乡村孩子的知识之光。打破行业与地域界限,构建开放共享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在乡村各领域、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同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搭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让人才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大显身手、成就梦想,共同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