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风起,驻村工作已满周年。翻开驻村日记,那些被汗水浸湿的纸页、被泥土染黄的边角,记录着从“外来客”到“自家人”的蜕变轨迹。365个日夜,在广袤田野间丈量民情,在农家院落里倾听心声,在乡村振兴一线践行初心。回首这段在“泥土”里奔跑的日子,是我独有的青春烙印。
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韧劲,汲取向下扎根的养分,脚踏实地绘就“村情图”。初到村里时,我也曾带着“帮扶者”的心态,想着如何快速“改变”乡村,但现实很快给我上了一课,村里的各种大事小情给了我“当头一棒”。村里的老支书说:“不了解这片土地,再好的政策也落不了地。”于是,我放下电脑,拿起农具,跟着村民下地耕种、上山放牛,在劳作中听他们讲村庄的历史、土地的脾性、生活的难处。此刻我明白,驻村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村情图”。这张图,没有现成的模板,只能在一次次走访中勾勒,在一次次碰壁后修正,在一次次与乡亲们的对话中丰富。方言难懂,就多问多记;政策晦涩,就用“大白话”解释;矛盾复杂,就先当听众再当调解员。渐渐地,我从“那个驻村的干部”变成了乡亲们口中的“小曾”,而这张“村情图”也在心中逐渐清晰。
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姿态,汇聚向上生长的动力,持之以恒穿起“千根线”。记得刚驻村时,面对纷至沓来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也曾手忙脚乱。矛盾纠纷要抓,环境整治要推,产业发展要谋,各类报表要填……这些工作就像一团乱麻,让人无从下手。但很快我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被动应付,而在于主动作为。我开始建立工作台账,把上级政策与村民需求对接起来,把长远规划与当下工作结合起来。驻村一年来,我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工作自觉,这种自觉源于对乡村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现在,我不再等着上级布置任务,而是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再满足于完成指标,而是追求做出实效。作为新时代的驻村干部,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广袤田野间穿起政策落实的“千根线”,织就百姓幸福的“锦绣图”。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积蓄向远而行的力量,用心用情答好“初心卷”。一年驻村,一生乡情。驻村这一年,皮肤晒黑了、手掌粗糙了,但眼神更加坚定了,初心更加纯粹了。在我的驻村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家每户的情况:扎西叔的慢性病该复查了,拉姆婶家的孩子该升学了……这些“小事”,都是一份份沉甸甸的“初心答卷”。那些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那些为解决一个问题辗转反侧的夜晚,那些收获真诚笑容的瞬间,都变成我奋勇向前的力量。这一年,群众教会了我“接地气”的工作方法:计算成本收益要用“农民账本”,做思想工作要懂“群众语言”,解决问题要找“土专家”,这些鲜活经验都化作我青春生长的沃土。作为驻村干部,我们要时刻牢记:群众的一枝一叶,都是我们必须答好的“初心考题”。只有把每一件小事都办到群众心坎上,才能在广袤乡村书写出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