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在“田间课堂”寻觅躬身为民“三剂良方”

重庆市云阳县云安镇 凤鸣镇选调生 蒋毅 王永红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巴山渝水间,真情浸层峦。从医药大学的书本讲堂到基层乡村的阡陌纵横,选调到重庆市云阳县已满八个月的我们,完整地历经了这里的春夏秋冬。八个月的基层淬炼让我们深刻领悟:基层既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是选调生们在“酸甜苦辣”中“淬火成钢”的“炼金炉”。从心有“大医精诚”到胸怀“国之大者”,作为选调生的我们,正用脚步在“田间课堂”里探寻着躬身为民的“三剂良方”。

在“基层工作主战场”寻觅一剂勇于“扎根基层”的“固本培元方”,锻造忠诚担当的“勤务员”。云安镇毛坝村的暴雨夜,村书记老覃打着手电筒,带领“党员突击队”用竹篾编织临时导流槽。泥浆漫过雨靴时,他吼着“咱们共产党员就是防汛堤坝上的钢筋”,这句话后来被选调生小蒋制成绘图贴在毛坝村党建红墙上。基层承担着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重任,面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复杂任务,我们“三门干部”存在“本领恐慌”与“精神懈怠”的双重困境。中医则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广大党员干部当服下“气血双补”的“固本培元方”,打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藩篱”,消除“办事不力,做事倦怠”的工作“虚症”;以“当归活血之姿”深入群众,通过“田间课堂”“屋场恳谈”等方式,把调查研究作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以“甘草调和之智”统筹兼顾,在应急处突、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铁肩膀”,不断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为民服务第一线”寻觅一剂践行“群众路线”的“调和鼎鼐方”,培育情系民生的“贴心人”。今年新来的凤鸣镇选调生小王蹲在养老院李阿婆的轮椅前,用她地道的方言逐句讲解慢性病补助新政,阳光把政策文件上的公章晒得发烫。这种“零距离”的服务理念,如今已演变成覆盖全县的“政策翻译官”制度,广大选调生正成为云阳“为民服务直通车”的中坚力量。“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基层工作的核心在于“融合”党群关系,这要求我们选调生既要当好“熟地”滋养民心,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精准施策;又要善学“白芍”柔化矛盾,用“方言土语”将党的政策转化为“百姓话语”;更要勇当“川芎”疏通堵点,在老旧小区改造、乡村产业发展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创新运用“望闻问切”工作法,通过“民情茶摊”“红色驿站”等载体,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完善“接诉即办”等长效机制,让民生服务如同“甘润汤药”浸润心田。

在“攻坚克难最前沿”寻觅一剂善解“治理难题”的“血府逐瘀方”,打造知难而进的“先锋队”。基层治理如同“活血化瘀”,必须直击痛点、疏通梗阻。“嬢嬢你好,最近身体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需求需要我们解决或者上报平台呢?”这是云阳县选调生一体推进重庆基层智治平台“重点人员关注”入户走访的日常剪影。从重点人员的全覆盖摸排走访,到街头巷尾矛盾纠纷的智能识别,再到智能平台上的数字应急预案,在重庆数字化治理浪潮中,广大基层选调生既是“数据归集者”更是“暖心桥梁匠”。面对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深水区矛盾,作为“新手”“小白”的我们决不能畏缩不前,而要发扬“祛瘀攻坚”精神,用好用实数字化治理手段,依托“基层智治平台”实现“民意直通”,建立“问题台账”跟踪机制,以“钉钉子”作风推进“民生工程”落地见效,既做依法依规的“啄木鸟”,又当情理交融的“连心桥”,将“解决一个问题”迭代升级为“完善一套制度”,使“民生堵点”有效转化为“治理亮点”,真正实现“药到病除”的治理效能。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基层是我们选调生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的地方,基层的泥土正将我们淬炼成懂得把准“民情脉搏”的“赤脚医生”。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殷切殷殷嘱托,我们在实践中愈发懂得:唯有将汗水挥洒在巴山渝水间,用乡村振兴的“艾灸”温暖百姓心田,方能在新时代的“千金方”里续写好最鲜活的民生注脚……

发布人:盐安轩 发布时间:2025-3-28 10:52 收藏 阅读人次:854

初审:向阳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