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随笔漫谈

基层印记:“山旮旯”里长出“金疙瘩”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委组织部 王青云 周家乐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山东胶东半岛的蓬莱区,有一个名为三里沟的小村庄。十年前,这里曾是道路泥泞、垃圾遍地的“穷山沟”,村民摇头叹气,村集体负债累累。而如今,这里已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村集体年收入超三百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三万余元。这场蝶变的背后,是蓬莱区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人才振兴、产业创新、生态治理与数字赋能的多维实践。

源头“引才”,“山旮旯”里走来“土专家”。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曾经的蓬莱区三里沟村因人才匮乏陷入发展困境。换届完成,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以党建为抓手,创新“引育结合”模式,激活本土人才潜力。

党建引领,搭建人才平台。村党支部通过“仙境党员之家”平台,每月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参学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同时,制定《党员“十不准”规定》和《村干部管理规范》,强化党员责任意识。

三里沟村邀请全国“三农”专家、寿光蔬菜种植专家等到村指导,并与烟台农科院合作,培养本土技术能手、后备干部。通过“田间学校”“科技大讲堂”等形式,村民掌握了果树养护、大棚种植等技能,涌现出一批“土专家”。

同时,为进一步加大乡村人才支持力度,蓬莱区推行“人才+服务”模式,组建专家服务队驻村解决技术难题。例如,农业专家在寒潮期间驻守果园,指导果农防冻保产,助力苹果丰收,为三里沟村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撑。

多方“引产”,“山旮旯”里长出“金疙瘩”。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三里沟村依托资源禀赋,探索“三产融合”发展路径,让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发展果蔬种植、古槐馒头加工、酸奶厂等产业。其中,“古槐馒头”通过党员跑市场、拓销路,年均增收数十万元。

产业融合是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通过挖掘古槐、古桥、古井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胶东特色民宿群和生态公园。前年,村里流转闲置民居建成“古槐人家”民宿群,配套木屋、阳光餐厅等设施,吸引游客体验民俗文化。

目前,村里已形成“种植+加工+旅游”产业链:第一产业以果蔬采摘为主,第二产业聚焦食品加工,第三产业发展民宿餐饮和文创体验。至今,村集体累计收入3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翻番。

生态“引路”,“山旮旯”里结出“美丽果”。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三里沟村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转变,体现了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村里投资上百万元硬化道路、建设烟台首个乡村污水管网系统,根治了“雨天水泥路、晴天扬灰路”的顽疾,建成生态公园和日间照料中心。通过评选“五星级文明家庭”“好婆媳”等活动,树立道德标杆。村里成立文艺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孝诚爱仁”主题实践,连续十年无刑事案件和上访事件。

同时,以三里沟为龙头,联合周边村庄形成“1+2+N”示范片区,发展温泉旅游、果品采摘等业态。蓬莱区郝家村凭借动漫墙、温泉资源入选“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超十万人次。

直播“引流”,“山旮旯”里踏出“致富路”。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区级牵头成立电商协会,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和自媒体端口。三里沟村的古槐馒头、苹果等通过直播带货等途径,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

抖音、淘宝等新媒介的爆火,为乡村直播带货找到了新的出路。村里邀请电商专家驻村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直播的“新农人”。有的村民通过直播销售苹果,年收入增长数万元,成为“乡村网红”。

“营业执照怎么办”“纳税怎么缴”“用地审批怎么办”……为解决直播带货规范性问题,蓬莱区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优化法人、自然人办事流程。例如,“推进高效验收一件事”试点通过分段联合验收,缩短工期50%,为产业项目加速落地提速。

从“穷山沟”到“金疙瘩”,蓬莱区三里沟村的实践印证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大生命力。通过引才、引产、引路、引流,这里不仅实现了村强民富,更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乡村振兴路径。

发布人:12371网友79htes 发布时间:2025-3-30 16:11 收藏 阅读人次:839

初审:青黛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