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家里的电话频频打来,父母问我是否有时间一同返乡去祭拜祖先,顺便看看家乡的变化。说实话,我很想回去一趟,但眼前忙碌的春耕、眼下待答的试卷,都提醒着我“惜时如金”。我匆匆挂断电话,说道,“还挺忙,有时间再回。”夜晚静悄悄,我想写一封家书寄给“回得去的故乡”,从依恋到眷念,从希冀到向往,此时的我正站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用青春汗水耕耘幸福,扮靓更多人魂牵梦萦的故乡。
写一句“我很好,勿念”,我在他乡不孤单,感受到的是一如故乡的“烟火和温度”。对于奋斗在他乡的我,父母最多的还是牵挂和担心,还记得初来基层,吃不惯饭菜,也听不懂方言,有些失落在心头,特别是换乘了好几种交通工具、难忍晕车的烦闷,我在电话中也就小小咕哝了几句,母亲竟忧心得一夜难眠。后来,每次挥别故乡,行囊里总有母亲精心制作的酱菜、腌制的肉肠,也有父亲给我装的晕车药和柠檬水,我每每带着这些温暖奔赴基层,总觉浑身都是力量。与基层也已相伴几百个日夜,从初来乍到的青涩和不适应,到慢慢相处、日渐熟悉的温情时刻,我在他乡不孤单,一路上,不仅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找到了奋斗搭子,也感受到最质朴纯粹的群众释放的善意,他们给我的鼓励和包容,如丝丝春风、似阵阵春雨,让我感受到了一如故乡的“烟火和温度”,所以写一封家书,我想告诉你“我很好,勿念”。
诉一番“见成长,当燃”,我在路上不迷茫,绽放着那从故乡带来的“底蕴与力量”。故乡的山水滋养着我、故乡的人文也沁润着我,一路走来,无论是身处逆境困境之中,还是直面风雨挑战,我都从未忘却“故乡的歌”,它教我“好儿女志在四方”,它激励我“九十九道弯,过了关就是好景不断”,它告诉我“等风等月等太阳,不如追风逐月把歌唱”……这些童谣、这些力量,在每一次艰难时刻,都会回荡在脑海,让我再燃一次、再冲一场。诉一番“成长点滴”,我在路上不迷茫,从浑身都是“书生气”的稚嫩懵懂,到以真情实感拉近彼此距离的坦诚直接,从对农耕知识、智能设备、巡山要点、宣传工作一无所知的茫然,到慢慢钻研、主动参与、反复试炼的进步过程,从处理多线程任务时的忙乱、焦灼,到顶住压力合理规划工作的有条不紊……我在变化,也在成长,我想告诉你“我一路蜕变,不会叫您失望”。
展一卷“亮担当,无悔”,我在奋斗不止步,永远写意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美好与幸福。在基层生活和工作,我总能听到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感受人们对于幸福的不同定义。第一次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告诉我“你们年轻人来了,家乡更有活力,也更有前景了”,我深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第一次入户沟通,独居老人告诉我“生活更便利就好了,你们多费心”,我深知这是一份信任;第一次组织社区活动,留言板上写下了“绿化再多些”“办事效率再高些”“暖心驿站添几处”“为民实事要亮出来”等心愿,我深知这是一种期待……每一次与群众共话真心的过程,都能燃起内心的力量,也让我对脚下这片土地有了更多感情和热爱。希望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日子再添色彩,能够为万家灯火再增温度。展一卷“担当作为”,我在奋斗不止步,无论在哪里,我都会用心写意“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美好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