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新农人激活“新动能”打造“新乡村”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六和社区 权敬兰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指出,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基层党组织当勇挑重担、多维发力,精心绘制“引育留”的宏伟蓝图,促使新农人激活“新动能”打造“新乡村”,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

聚焦“广纳才”与“精筛选”多元“引”,让新农人带来新思维,“渠道拓展”与“精准定位”双管齐下。“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优秀的新农人是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的重要动力。基层党组织当聚焦“广纳才”与“精筛选”多元“引”,让新农人带来新思维,“渠道拓展”与“精准定位”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举办返乡创业推介会等方式,广泛宣传乡村发展的新机遇与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各类人才返乡,投身乡村建设;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本地潜在的人才资源,关注那些在乡村生活、具备一技之长或独特发展思路的村民,将他们纳入新农人的培养范畴;同时,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要以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对引进的人才进行细致甄别。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筛选标准,对人才的专业背景、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引进的人才能够与乡村的发展需求相匹配,为乡村带来新的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聚焦“强理论”与“重实践”系统“育”,让新农人掌握新本领,“课程优化”与“实践锤炼”协同发力。“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乡村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让新农人能够更好地适应乡村发展的需求,基层党组织当聚焦“强理论”与“重实践”系统“育”,让新农人掌握“新本领”,“课程优化”与“实践锤炼”协同发力。在理论教学方面,要优化课程设置,联合党校、农业院校、科研机构等,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打造涵盖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知识、农村电商运营等内容的课程体系,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线上授课,分享前沿知识与成功经验;组织开展线下讲座与培训,让新农人能够与授课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在实践锻炼环节,要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充分依托本地的农业产业基地、农村合作社等,为新农人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深度融合,培养出一批懂理论、会实践的高素质新农人。

聚焦“优环境”与“重激励”真心“留”,让新农人融入新乡村,“政策保障”与“价值实现”双措并举。“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为了让新农人能够安心扎根乡村,基层党组织当聚焦“优环境”与“重激励”真心“留”,让新农人融入“新乡村”,“政策保障”与“价值实现”双措并举,让新农人在乡村找到归属感与成就感。在政策保障方面,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新农人提供创业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扶持,降低新农人的创业门槛与成本;要积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信、水电等条件,提升乡村的生活品质与吸引力,并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服务体系,为新农人提供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价值实现方面,要积极鼓励新农人参与乡村事务管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促进新农人与本地村民的交流与融合,让新农人真正融入乡村生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发布人:敬兰 发布时间:2025-3-31 17:03 收藏 阅读人次:476

初审:林竹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