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聚焦“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发展方向,明确系列政策举措,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清晰指引。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立足本职岗位,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在粮食安全保障上扛起硬责任,在乡村产业升级中当好引路人,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做好践行者。聚焦群众需求,精准施策、真抓实干,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密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让“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擘画“仓廪充实”的农业强基新图景。“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关系国计民生,维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广大党员干部应将中央文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在耕地保护上,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监管体系,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耕地动态监管的全方位、无死角,严厉打击各类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确保耕地面积稳定,地力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科学规划布局,优化施工流程,打造“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格局,为粮食高产稳产筑牢硬件根基。同时,搭建农业产学研合作平台,与科研院校、农业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加快智能播种、精准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开创农业强基的全新局面。
执“特色引领、融合创新”发展密钥,锚定产业振兴方向,让“致富锦囊”稳稳攥在农民手里,擘画“百业兴旺”的乡村繁荣新蓝图。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出了系列部署,为广大党员干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锚定了清晰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乡村产业建设。一方面,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运用大数据、市场分析等方法,全面了解本地资源、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找准特色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项目,打造差异化的产业格局。另一方面,搭建多方合作平台,促进农户、企业、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农村的转化与应用,赋能产业升级。同时,推动“互联网 + 农业”“农业 + 文旅”等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打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全链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经济蓬勃发展。
执“绿色统筹、协同共治”发展密钥,锚定生态宜居方向,让“生态红利”切切实实惠及农民生活,擘画“绿韵盎然”的乡村生态新图景。中央一号文件就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提出了系统性要求。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夯实乡村振兴生态根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要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类要素,构建全面保护与协同治理的工作格局。聚焦农村人居环境顽疾,建立垃圾污水常态化治理机制,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的后续管护,打造环境整洁的美丽乡村。积极引导农户、农业企业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节水节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托“三会一课”、村民议事会等平台,宣传生态环保政策与理念,引导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组织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定期开展生态环境检查,严格把关项目建设质量,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的长治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