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春景如画,走进田间地头处处都是忙碌景象,从路基整治、田块平整,到开沟挖渠、引水蓄池,机器轰鸣和鼓劲加油声交织在一起,成为了春天最动人的吟唱。广大党员干部当主动奔赴田间“比武场”,在比速度、比质量、比成效上展现真功夫,真正实现“粮田良用”,共写藏粮于地的时代“新篇章”。
撸起袖子抢“实”机,干劲十足“比速度”,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勤勉共写藏粮于地“变化篇”。眼下正是春耕春种“进行时”,也是翻地犁田的重要节点,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山林地带,田地“碎片化”“巴掌化”“分散化”的现象依旧存在,不仅播种、灌溉、采摘效率低,地块分散、不平整也影响着耕耘和收成情况。《方案》如同一场知春“及时雨”,不仅是要求、是责任,更是催生田野变化的信号。广大党员干部当撸起袖子真抓实干,做到干劲十足“比速度”,既要积极推动农田改造行动,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工作做到前头,通过系统规划、群策群力,绘出一幅幅全新的沃野图,同步配套渠堰整治、路面硬化、增设沟渠等,为追求“田成方、渠相连、路通地”而输出有效方案,同时更要主动作为、以身作则,通过组织更多先锋服务队进田野、入乡村,一起挥汗如雨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推进,真正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勤勉共写藏粮于地的“变化篇”。
长远规划变“良”田,一步到位“比质量”,以“万凿千磨始见章”的细致共写藏粮于地“技术篇”。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既是乡村全面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重点工程,必得倾注“十分努力”、做到“十分尽责”,用心推动“粮田”变“良田”。如果只是匆匆垒起田埂、速速压实坡面就算完,一场暴雨、一次倒灌就会让辛苦付诸东流。广大党员干部当注重长远规划,做到一步到位“比质量”,要展现“万凿千磨始见章”的细致和匠心,更要做到“化零为整”把小块地变成集中连片易耕耘的大块地,也要同步改善排灌渠、机耕道、蓄水池、土壤结构等,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实地勘查、现场指挥,组织群众入田观摩、实时监督等,真正擦亮大地上的“几何美学”,进一步提升水土资源利用率,写好藏粮于地的“技术篇”。
科技应用筑“耕”基,不误农时“比成效”,以“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共写藏粮于地“丰收篇”。高标准农田建设最终的目的,是要既改善农田质量,又提高作物产量,只有进一步丰盈大家的“粮袋子”,才能不断鼓起“钱袋子”,让“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火红日子触手可及,让幸福与美好围绕在人民群众身旁。当注重科技应用,做到不误农时“比成效”,既要一面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惜时如金中擦亮田间地头的全新景象,也要进一步引入各种科技产品,让土壤墒情监测仪、精量播种机、无人植保机、智能灌溉系统等新技术设备运用其中,在优化土壤质量中筑牢大地“耕”基,同时更要不断增强作物的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在数据化管理、智能化经营中,对田野里的实时情况做到了然于心,真正以“一平”“两通”“三提升”为基本标准,在推动信息化建设中为高标准农田建起“防护网”,以“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能力共写藏粮于地的“丰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