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经过2500余年的历史沉淀,融合了自然节气、历史习俗和人文精神,形成了其独有特质。在清明节,人们或祭奠先祖英烈追思先贤、反求诸己,或携手踏青郊游走向自然、放空身心。
“清明”也意味着“清正廉明”。作为党员干部,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在扫墓祭祖、踏青郊游之时,一定要牢记共产党员身份,从清明节前的思考中浸润为民初心、干事清心、廉洁本心。
一思慎终追远,从赓续红色血脉中厚植为民初心。英雄从未远去,丰碑永存人间。从缅怀革命先烈到为无名英雄碑描红默哀,从“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到每年清明“呼叫81192,请你立即返航”……祭奠英烈、铭记英雄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主题。党员干部应在缅怀先烈中,回顾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从英雄们的英勇事迹中接受精神洗礼,赓续红色血脉,明白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清楚未来创造幸福生活的路途仍需努力,厚植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激发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在新征程上,征服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一解决到实处,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思净化心灵,从涤荡思想尘埃中涵养干事清心。心无旁骛方能善作善成。当今社会,面临的诱惑形形色色,众多腐败案例都警醒我们,守不好本心、看不住底线,就会很容易掉进陷阱、迷失自我,最终只能落得身陷囹圄、家破人亡的结果。党员干部应借郊游踏青之机,抛弃思想杂念,摒弃紧张、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放空身心,走向自然,在先贤墓前、无名碑下,思“贪欲害”、掸“思想尘”、破“心中贼”,使内心由涩而明、由浊而清,涵养内无妄思、外无妄动的干事创业境界,以坚定的信念、强大的内心、“清明”的行动推动党的事业在基层一线落地落实、开花结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三思克己奉公,从筑牢廉政防线中永葆廉洁本心。清明是一种风尚,也是一种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意志,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转变作风到“打虎”“拍蝇”“猎狐”“三管齐下”反腐倡廉,从全党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到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我们党在不断的自我革命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干部更加清正,政府更加清廉,政治更加清明。党员干部应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清清明明做人,克己奉公做事,凝聚强大的廉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