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招招给力 勾勒青年科技人才“引育留”工笔画

浙江省嘉兴市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塘汇街道办事处 朱雪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强调,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引才、育才、用才等方面持续发力,让青年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C位出道”,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聚焦“引”字“用实招”,筑牢“引才聚才”强磁场,打造青年科技人才的“梦想港湾”。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当下,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吸引和汇聚青年科技人才,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之举,也是加快建成科技强国的题中之义。一方面,要秉持诚意,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宣传力度,让青年科技人才的成就得到社会认可,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要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主动了解青年科技人才的实际需求,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给予贴心关怀,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另一方面,要创新引才机制,拓宽引才渠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搭建高效便捷的人才对接平台,打破地域和行业限制,精准引进急需的青年科技人才,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出台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给予重奖,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集聚效应。

聚焦“育”字“出新招”,搭建“育才成长”大舞台,铺设青年科技人才的“进阶之路”。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文章强调,“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培养体系和发展平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就是为国家的未来储备强大的创新动力。一方面,要坚持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根据青年科技人才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为他们量身定制职业规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孵化器”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让青年科技人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造本领。另一方面,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更多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让他们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和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经风雨、见世面、建新功,努力攻克更多“卡脖子”难题。鼓励他们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合作,打破学科壁垒,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复合型人才。

聚焦“留”字“亮真招”,激活“人尽其才”新动能,扬起青年科技人才的“奋进风帆”。“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文章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使用是最好的培养,也是对青年科技人才最大的认可。只有把青年科技人才放在正确的位置,才能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对于青年科技人才,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让他们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摒弃“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陈旧观念,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探索构建以实际贡献评价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青年科技人才的贡献。对在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青年科技人才,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他们不断追求卓越。另一方面,赋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大的科研自主权。在项目立项、经费使用、团队组建等方面,给予他们充分的决策权,让他们能够自由探索、大胆创新。要积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青年科技人才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发布人:12371网友kqmxse 发布时间:2025-4-1 15:28 收藏 阅读人次:3157

初审:王嗣音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