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改作风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形成好的文风会风话风是检视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更是持续改作风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转作风不是“一阵风”,广大党员干部当练就精简文风、开出质朴会风、养成务实话风,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书写为民服务、推动发展的崭新篇章。
删繁就简炼真章,让文风透出泥土味。党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党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新时代以来,全党抓文风建设取得很大成绩,然而文风中的形式主义依然存在。有的文件层层嵌套、照搬照抄,看似“上下贯通”,实则机械传达;有的汇报材料穿靴戴帽、注水美颜,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空洞无物;有的调研报告堆砌辞藻、故弄玄虚,看似“高深莫测”,实则脱离实际。这些“注水文”“空心文”不仅消耗行政资源,更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练就精简文风,需在“删繁就简”上下硬功夫。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倡导“短、实、新”文风,力求直击要点、直截了当,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讲清道理;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调研数据、实际案例支撑观点,杜绝假大空;追求新颖表达,跳出固有模式,用鲜活的语言、创新的视角展现工作。
删华就素见真效,让会风回归简约美。有的地方把“会开了”等同于“事办了”,会后既不督查也不跟进;有的部门把“会议规格”等同于“工作力度”,无关人员陪会、重复开会现象屡禁不止;有的领导把“开会”当挡箭牌,用集体决策逃避责任担当。长此以往,不仅占用大量时间精力,还影响工作落实,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开出质朴会风,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破除“以会议落实会议”的路径依赖。从“量”上说,建立科学的会议管理制度,大力精简会议数量,能不开的坚决不开,可以合并的坚决合并,告别“重复式”“摆拍式”“应付式”会议,减轻层层传达和“跑会”压力;从“质”上说,严格控制会议时长、参会范围、材料篇幅,对超时、超规、超标的会议亮红灯,精心设置议题,充分做好部署,深入研究讨论,建立持续监督问责机制,推动“以会促干”取代“以会代干”,让会议开出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
吹糠见米说真话,让话风带着烟火气。“汇报工作三分钟成绩、两分钟困难、一分钟建议”“座谈发言穿靴戴帽绕弯子”等话风痼疾,本质是回避矛盾、推卸责任的“语言腐败”。有的干部讲话习惯“打官腔”,把“研究研究”“按程序办”当作拖延借口;有的汇报热衷“造盆景”,用“新提升”“新突破”等模糊表述掩盖问题;有的表态追求“正确率”,宁可说“永远正确”的废话,也不敢讲直面矛盾的实话。“言为心声,话风即人”,“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不仅无益于工作和事业,更令群众生厌。养成务实话风,关键要树立“问题导向”的标尺。汇报工作坚持“三七分”,用七分篇幅讲问题、析原因、提建议,用“计时器”倒逼干部说短话;座谈交流开设“吐槽会”,规定领导干部听取汇报时打断空话、追问细节,用“提问单”促使干部讲实情;群众沟通多用“土味话”,把政策术语转化为方言俚语,让“烟火气”驱散“官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