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基层故事

基层微镜头:“台门”里老老少少的大事小情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仙华街道党政办 吴涵雯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而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则是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环。

为探索基层群众自治新路径,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仙华街道创造性推出“台门一家亲”制度。“台门”一词为浦江俚语,指一个规模较大且相对独立的院落,古时候多为一个家族聚居的地方。而今,仙华街道把“台门文化”融入现代社区之中,将5个社区划分成33个台门,逐渐形成了“有事台门说、有事台门议、有事台门解”的良好氛围,也逐渐发展出不同的自治队伍。

凝聚银发力量,让老有所乐,使小有所依。

“爷爷,今天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好不好?”“爷爷,我想再听一次道情传唱!”“爷爷,可以教我写作业吗?”……每天傍晚五点,教室的灯熄灭了,台门活动室的灯便亮了,老师下班了,社区“爷爷”们就上岗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从退休教师老薛到“浦江什锦”传承人老傅,再到退伍老兵老张……“爷爷”们坚持“专、精、特、优”的标准,根据自身的特长、爱好以及经验,助力台门里的孩子成长,及时“补位”课后空缺,丰富课余生活,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的号召。

汇聚朝阳温暖,空巢不空腹,失能不失管。

“我就是他们的孩子”,骑兵小陈说,“周奶奶和刘大爷都卧病在床,所以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我都要准时把饭盒送到他们手上。”

老龄社会已到来,浙里康养怎么办?台门来答题。台门开办老人爱心食堂,组建党建联盟,全领域招募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滴滴司机担任“小巷骑兵”,以“一刻钟的距离、一碗汤的温度”开展一日三餐公益送餐、一天三次安危确认行动,为独居空巢、失能失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助养服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组建“小巷骑兵”队伍,用心、用情、用劲做好助老工作,让台门里的老人和乐融融、安度晚年。

集聚大众智慧,遇事多协商,有事好商量。

“停车位不够怎么办?”“加装逃生窗的钱谁来出?”“凭什么要我退一步?”……乡亲们在台门里住着,难免有矛盾纠纷和困难,总不能无论大事小情都向上反映,于是社区组建出一支由党员、社区代表和台门里德高望重老人组成的“红色台门”队伍。自此,小到邻里纠纷,大到致富修路,桩桩件件都由“红色台门”协商议定,如遇重大事项则逐级上报由上级商议决策。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红色台门”让群众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构建了共治共享新体系,形成了“党建+治理”新格局,绘出了美好生活新图景。

百姓之事无小事,基层舞台是大舞台。“台门一家亲”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缩影。在台门里,我们甚至能窥见一个和谐有序、朝气蓬勃的中国。

发布人:吴吴加班加点改稿 发布时间:2025-4-3 08:48 收藏 阅读人次:1618

初审:江容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