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打造“田间课堂+”模式 锻造先锋“兴农人”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委组织部 高智科 王月湄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春分过后的金犍大地浸润在郁郁葱葱的光晕里。四川省犍为县大兴镇黄荆村的姜黄田披上了新绿,嫩芽顶着露珠破土而出,白鹭掠过灌满春水的梯田,拖拉机驶过田埂,履带碾碎的土块迸发出湿润的香气,与远处茶山上飘来的新茶香交织成春日的气息。

泥土课堂淬党性:在春耕一线上锤炼初心

晨雾散尽,农技专家杨玉国踩在松软的红壤上,他握着一株根系发黑的姜黄苗,叶片上的露珠折射出晨光,在党员们胸前的党员徽章上溅起细碎的光斑。三十余名党员围成半圆,一边听着老杨的讲解,一边在地里实践。有的蹲在垄间用竹片剖切病株,泥土裹着青草香溅在他们卷到膝盖的裤腿上;有的举着手机拍摄土壤结构,今年刚返乡创业的党员小李突然发问:“坡地保水有没有更生态的办法?”话音未落,老杨便带领大家现场铺设秸秆覆盖层。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实用性,犍为县结合本地产业发展优势,探索“田间课堂+”模式,推行“田间问诊—现场开方—跟踪问效”机制,抓住播种、管护、采收等重要时间节点,将农技专家、种植大户、“土专家”“田秀才”请到田间为农村党员开展实地培训,通过手把手指导、面对面解惑,累计解决姜黄烂根、排水不畅等技术难题120余件,让广大党员在查苗情、解难题中践行“一线工作法”,形成《姜黄高产栽培心得》《茉莉花丰产栽培指南》等实践成果8项,推动犍为县农业生产跑出加速度。

红绿相映育英才:在希望田野里锻造先锋

在罗城镇七星村的玉米大豆田里,选调生党员王圳正与村民李婶争论种植间距。他军绿色的胶鞋上沾满了泥土。县农业农村局党员技术组插下200余面彩旗标杆,青年党员们分组竞赛,有的拉绳定距,麻绳在阳光下绷成金色的弦;有的正在调试播种机,柴油味混着新翻的泥土气息在田间弥漫。农机轰鸣声中,王圳突然直起腰:“李婶,这个间距能提高光能利用率30%呢!”他掏出手机展示“天府科技云”小程序,屏幕上李婶家的播种机调试记录正闪烁着“运行正常”的绿光。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实效性,实现农事传承,犍为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实施“双培工程”,将17名技术骨干发展为党员,培育260余名“田秀才”党员。通过“田间课堂+职业认证”,撰写《复合种植三十六技》等培训教材5本,带动全县3000余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党员示范田”,在200余亩试验田里插党旗、亮身份,形成“一个党员一面旗,带动一片富一方”的雁阵效应。

数字赋能强服务:在智慧农业中彰显担当

在舞雩镇双桥村的智能育秧大棚监测室内,村党支部书记王芳突然盯着手机屏幕站起:“3号棚温度12℃!倒春寒来袭!”她抓起对讲机,胸前佩戴的党员徽章与物联网大屏的蓝光交相辉映。5分钟后,党员突击队冲进大棚,胶鞋在钢架上踏出急促的鼓点。突击队老黄调试温控阀门时,蒸汽从管道喷出,在春日的阳光下形成彩虹;队员刘凯丽握着土壤检测仪,显示屏的绿光映亮她鼻尖的汗珠。大棚外,无人机掠过200亩秧田,螺旋桨掀起的气流中,彩旗在“党员责任区”公示牌旁猎猎作响。

为让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紧跟新时代农业产业智能化发展需求,犍为县还将数字技术培训纳入党员必修课。依托全县已安装农业智能综合一体化平台的4个智慧农业示范点位,邀请平台专家、程序开发技术人员等对农村党员开展物联网设备、数字化控制、智能监测、数据传输等专题培训,帮助农村党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前端技术,实现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自平台开通以来,已累计开展培训22场次,培育“新农人”党员150余名。通过“线上问诊+线下帮扶”的模式,解决“稻瘟病”“柑橘木虱、黄龙病”等病虫害防治难题40余个,协调发放农资130余吨,推动22个中省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落地,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发布人:默默耕耘的老高 发布时间:2025-4-6 14:22 收藏 阅读人次:1093

初审:王嗣音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