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湖北郧阳:流动党校激活党员教育“末梢神经”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委组织部 付朝旭 华麒臻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针对基层党员集中学习有难度、覆盖面不全等问题,今年以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建立“流动党校”,通过“课堂跟着党员走、师资围着需求转、机制顺着实际调”,让党的理论政策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自“流动党校”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教学活动12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1.5万余人次,实现了全区20个乡镇(场)、350个行政村(社区)党员教育的全覆盖,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效激活了党员教育“神经末梢”。

流动课堂“活”起来,把讲台搬到“家门口”。按照“哪里有党员,课堂就开到哪里”的原则,构建“1+N”流动教学矩阵。统筹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议室、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开辟流动党校场所48个,打造形成“20分钟党员教育圈”。在各乡镇、区直单位设立主课堂,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车间厂房开设“微课堂”,开发“田间党课”“ 夜话党课”“车间党课”等特色课程。注重实用技能培训,针对农村党员,开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实用技术等课程,组织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学;在工业园区,“流动党校”为企业党员开设了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等课程,帮助企业党员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企业发展;针对青年党员干部面临的“本领恐慌”,开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公务写作、惠农政策解读等课程,组织业务能手到各单位、各乡镇进行专题培训25场次;开设“线上流动党校”,通过郧阳党建公众号、腾讯会议等平台开设“微党课”,实现500余名流动党员线上“安家”,定期推送优质党课视频、学习资料等,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今年已发布线上学习内容12期,累计点击量超过6000次。此外,还将红色故事、身边榜样事迹等纳入教学内容,开展红色教育和典型示范教育6场次,激励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向先进看齐。

流动师资“强”起来,让专家成为“自家人”。师资库成员包括区委党校教师、农业科技专家、致富带头人、老党员等,涵盖了政治理论、农业技术、法律法规、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目前,“流动师资库”已吸纳各类专家人才70余人。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流动党校”实行“双向选择”的师资调配机制。一方面,基层党组织根据自身需求,从“流动师资库”中挑选合适的教师;另一方面,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地点和内容。同时,建立“名师工作室”,邀请省、市党校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加入,为基层党员带来更高水平的教学。注重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邀请致富带头人、老党员等为党员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故事。构建起“党校教师+行业专家+乡土人才”多元师资库。实施“双师同堂”制度,理论教师讲政策,实践导师教技术,今年来累计开展联合教学22场次。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邀请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组成“银龄宣讲团”,开展“ 红色故事汇”“优良家风传承”等特色讲学10余场。

流动机制“顺”起来,让服务跑出“加速度”。建立“三级联动”管理体系,区委组织部统筹协调,乡镇党委具体实施,村党组织配合落实。制定《郧阳区流动党校建设标准》,明确“组织结构一体化、培训场所标准化、师资队伍优质化、培训计划科学化、培训形式多样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的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经费保障、考核评价等制度。建立“教学效果评估”机制,组成以流动党校校长、副校长、校委委员为教学评估小组,通过实地察看、学员评议、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进行动态评估。合理安排经费预算,支持流动党校建设和运营。推行“教学+服务”模式,将教育培训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全区设立12个党员实践教学点,涵盖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在“田间课堂”实训基地,教学内容覆盖粮食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领域,组织党员参与“跟着专家学技术”活动,现场解决技术难题170余个。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田间实践,组织党员参与“一泓清水永续北送”行动,设立生态保护教学点,开展河道清理、垃圾分类等实践活动。将“流动党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在村(社区)网格设立“微党校”,组织党员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学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

发布人:请多看一眼厚爱三分 发布时间:2025-4-7 15:51 收藏 阅读人次:1224

初审:李爱国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