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守着好山好水过穷日子,现在村里带着我们搞产业,钱包鼓了,腰杆子也硬了!”曼秀村村民岩坎的感慨,道出勐捧镇的蜕变。2024年,西双版纳勐腊县勐捧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包揽全县前三,诞生首个百万级集体经济强村,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64元。
组织化产业振兴激活沿边开放新动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产业项目中的头雁效应,提高特色品牌竞争力,带动镇域经济聚势跃升。一是搭建口岸经济“致富桥”。组织以曼回庄、勐润、曼贺南为代表的村党总支与老挝友好结对,边民依香伦举着直播手机笑道:“老挝乡亲带咖啡豆来,我们教做傣味凉拌,抖音订单接到手软!”赶摆活动吸引15万游客,交易额破500万元,带动1.1万老挝边民跨境贸易。二是开启特色农业“强引擎”。推广近万亩“稻蔬轮作”“林药套种”农业模式,“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后,我家羊角蜜48小时就能到北京,价格翻两倍,我们都管夜间装运叫‘星光致富车’!”3700万元冷链物流中心开通40余条生鲜专线,带动种植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三是链接强势工业“大集群”。乳胶精深加工链年产值达5亿元,“无人机巡林让胶树病害减少30%,产量多了我们特开心!”胶农波旺丙对未来充满信心。勐捧糖厂企业技改后年产糖量10万余吨,工人依腊说:“生产线自动化了,工资涨了还不累腰!”
组织化营商环境开启惠企富民新生态。让党组织建在产业发展上、先锋力量汇在产业发展上、服务保障沉在产业发展上。一是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镇党委书记带队引进5个超亿元项目,对重点项目全程领办,“书记帮我们协调土地流转,工厂提前投产,建设成本都降低了!”橡胶厂负责人刘德恩点赞班子挂联“敲门服务”,“帮办代办”“并联审批”等便企措施全力压缩企业事项办理时限。二是开展“全方位”助企行动。“青年人才党员志愿者帮我家傣装店申请到20万元‘贷免扶补’政策,现在敢用高端布料了!”创业者依应香展示傣装店新品,非公企业党支部、机关党支部、综合党支部累计联合协调解决群众创业就业难题30余件。三是搭建“全要素”对接平台。设立“一站式”咨询窗口,村企联建无忧零工市场和中老跨境务工平台,为27家企业及农业产业基地长期提供900余个稳定工作岗位,村民依燕笑得合不拢嘴:“早上登记务工下午就派单去分拣火龙果,日结工资够给孩子买新书包了!”
组织化文旅融合绽放绿美边疆新魅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IP推介和志愿服务的主观能动性,文旅支撑经济发展的效应逐步彰显。一是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以勐捧镇“四区”规划发展周末经济、节日旅游,推进3条旅游精品路线制定打造,“上海客人泡着温泉品尝哈尼族凉拌,说比网红店还地道!”农家乐老板娘飘燕翻着手机上的美食照片说,文旅拉动周边餐饮及住宿业创收40万余元。二是深度拓展文旅融合。打造“稻田竹楼”打卡网红景观,举办“丰收杯”篮球比赛、全民泼水狂欢、“芒”厨争霸赛,实现群众增收700万余元,昆明游客陈琦带孩子体验后直呼:“民族歌舞互动太有趣!”三是深度挖掘非遗文化。把非遗文化作为文脉传承核心基因,设计出傣锦包包、竹编挂画、寨景明信片、傣刀模型等文创单品,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2.5万余元,非遗织锦传承人咪温坎织着傣锦笑道:“这些孔雀纹被年轻人做成衣裙,我的‘老手艺’成了‘新国潮’!”文创店铺“傣霓裳”服饰更是年利润超10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