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经验案例

基层故事:“花漾集市”书写“致富故事”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金马街道办事处 范迎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金马街道,一条“花漾集市”在春和景明的春日里“缓缓舒展”,这里既有困难群众“微心愿”被点亮的温暖,也有闲置资源盘活后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力,更有公益与商业交织下社区共建共享的智慧。这幕美景是金马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慈善+经济+治理”的创新模式,书写出的一部生动的基层致富故事。

“公益集市”升级“花漾集市”,见证微光成炬的“温暖接力”。

金马街道的“花漾集市”最初萌芽于一场名为“爱有回声·集市行乐”的公益活动。去年三月,第三期公益集市在小区广场拉开帷幕,居民、志愿者和爱心商企齐聚一堂。集市设立“募捐、助困、义诊、游玩、抽奖”五大主题摊位,通过义卖闲置物品、亲子互动、商企捐赠等形式筹集资金和物资,最终募集善款上千元、物资百余件,全部用于帮扶辖区困难群体。

这场公益活动的背后,是金马街道对“慈善文化”的深耕。早在2023年,街道便通过“点亮微心愿”行动,收集并实现了困难群众的心愿,从电风扇到儿童玩具,从生活必需品到精神关怀,每一份心愿的兑现都让群众感受到“被看见”的温暖。公益集市不仅成为慈善资源的集散地,更成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纽带。通过“募捐兑换券”“游玩赢取券”等创新形式,居民在欢乐中践行公益,形成了“人人可慈善、人人做慈善”的社区氛围。

“花漾集市”的公益属性,让金马街道的困难群众不再是“被救助者”,而是社区共建的参与者。例如,居民张某在收到捐赠的洗衣机后感慨:“微不足道的心愿被放在心上,心里暖暖的。”这种“微幸福”的积累,逐渐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花漾集市”走向“致富集市”,见证盘活资源的“财富密码”。

如果说公益集市是金马街道的“温情名片”,那么项目建设则是其经济发展的“硬核引擎”。前年,社区利用闲置宅基地,与社会企业合作打造了这一乡村振兴消费示范场景。社区通过让渡集体建设用地经营权,吸引专业公司负责装修运营,自身则获得固定租金和收益分红,预计投资回报率超10%。

这一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金马街道通过市场化手段破解了“农改居”社区资金短缺的难题:一方面,引入银行融资解决启动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农交所规范产权交易流程,确保项目透明合规。截至去年底,街道所有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二十万元。

金马街道的经验表明,乡村振兴需“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公益慈善的情感纽带,另一条是市场逻辑的经济活力。社区通过改建农贸市场增强集体经济信心,而部分项目则以餐饮、旅游融合业态,塑造了“产业+文化+生态”的乡村新场景。

“致富集市”凝聚“党群故事”,见证党建引领的“幸福密钥”。

金马街道的致富故事,离不开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街道通过“1334”工作法推动商住小区治理,搭建“1+4+N”协商平台,实现居民、物业、企业、社会组织“五方共治”。例如,某小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阵地建设、服务融合,探索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成为街道跨区考察学习的标杆。

此外,街道还通过“镇街指导+村民自治”模式,成立集体经济发展专班,引导社区从“等靠要”转向主动谋划。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纪委全程监督、农交所专业指导,确保民主程序规范。

实践证明,基层治理与经济发展互为支撑。街道将进一步推广“资产管理与经营分离”模式,吸引本地企业参与,推动乡村消费场景全域化,形成“大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基层感悟:

“让群众的‘微心愿’变成‘微幸福’,让乡村的‘闲置地’变成‘致富田’。”金马街道以“花漾集市”为支点,撬动了乡村振兴的多元可能。这里的致富故事,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人心的凝聚、治理的升级。

发布人:12371网友b49754 发布时间:2025-4-7 20:20 收藏 阅读人次:870

初审:雨霖林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