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必须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在政策的指引下,基层各地处处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正以全新姿态,奏响乡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激昂旋律。
依“规划”筑粮安根基,绘春耕盛景宏图。广袤田野间春潮涌动,一幅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的春耕图正徐徐铺展。“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古韵今朝焕发新彩,大型农机集群作业的轰鸣,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的机械交相呼应,共同演绎着“耕地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的生动实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每一粒播下的种子,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更是《规划》中“端牢中国饭碗”的庄严承诺。在新时代,国家对于“三农”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从稳定耕地总量,严格管控“非农化”“非粮化”,到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此次《规划》文件为“三农”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为田间地头打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宝库。在各级政府与农民的齐心协力下,这片希望的田野正孕育着新的丰收,为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固基石再添新砖。
循“规划”塑生态家园,谱和美乡村新篇。“满目青山夕照明,春风拂面柳丝轻。”基层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号召,依据《规划》中“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空间”的明确要求,以“林田理水”为脉络,构建全域生态网络;以“低碳农居”为载体,打造宜居家园。让“绿色 GDP”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和民生福祉。“两山论”的科学理念,正通过一个个生动实践,化作乡村可触可感的美丽画卷。《规划》中提出“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各级政府与群众携手并进,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环境从“一处美”迈向“处处美”、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逐步照进现实,绘就出一幅幅“诗意栖居新农村”的新图景,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借“规划”兴数字农业,书科技强农华章。“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当数字春潮激荡广袤田野,科技创新已然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 “源头活水”,为乡村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在“数字沃土”培育下,智慧农业蓬勃兴起。无人机喷洒农药、智能温室监控、大数据分析指导种植……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展现了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更实现“产学研”与“三农”产业紧密协作,推动乡村发展持续迈向新的高度。这场静悄悄的乡村“数字革命”,不仅重塑着“锄禾日当午”的耕作场景,更改变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指出:“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这一理念在乡村发展中得到了生动诠释。未来,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乡村将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在数字中国建设中谱写“科技兴农”的壮美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