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这里打工能挣100~120元,既方便照顾家里,又可以增加收入,流转土地的还有流转金,和去外面打工比起来幸福感更强,大家也都愿意来。”正在剪枝的村民杜丽辉笑着说。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平镇积极推进“家门口务工车间”建设,依托现有30万亩森林资源,构建“1+1+14”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公司)发展格局,以“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牵头引导农户统一流转土地,引进8家经营主体推进林间套种板蓝根、白芨等中药材的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掘金“林下”产业。
“去年,我们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牵头,将村民的闲置林地化零为整,引进中药材开发公司以每亩120元/年流转林下土地2000余亩种植板蓝根,不仅改变以往碎片化、零散化的种植方式,也充分利用了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和平镇底咪底村党总支书记介绍说。
据悉,和平镇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方式,整合林下资源,建成板蓝根、阳荷等示范种植基地3个,新发展种植林下板蓝根2000亩、林下黄精500亩、林下三七500亩、林下阳荷250亩,通过市场主体的“样板”带动,带动全镇发展小黄姜、砂仁等中药材种植4.05万亩。并优先吸纳当地农户在基地种植、管理、采收等环节务工,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生态红利”全民共享,助力群众获得“林地租金+务工薪金+收益现金”三金增收。2024年获得林地、土地流转地租收入30余万元,带动200余人就近就业,群众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今年和平镇计划投资新建农特产品集散中心,用于板蓝根、黄精等中药材的初加工,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链”助农持续增收,建成后预计能为周边5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让周边村民不用出村就能把钱挣,真正实现“出家门、进厂门、顾老小、挣现钱”的幸福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