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既要有“书生气”,更要有“泥土气”,要用心去读基层这本“无字之书”,读懂人民情怀、实干担当、谦逊好学、无私奉献,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解决难题的具体行动。
从基层这本“无字之书”中读懂人民情怀,做忠诚为民的勤务员。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各种问题和困难最集中的地方,是了解国情、民情的最好阵地。要读懂基层这本“无字之书”,必须要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为民之心,厚植人民情怀,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情怀从何而来?从一次次走村入户、一次次促膝长谈、一次次嘘寒问暖中来,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困中来,基层干部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坐在一起唠家常、话里短,倾听基层声音,了解民情民意,在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中拉近干群距离、增进干群关系,争做群众的贴心人、称心人、暖心人。
从基层这本“无字之书”中读懂实干担当,做攻坚克难的排头兵。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涉及面广,包括党的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平安建设等各个方面,特别需要基层干部能吃苦、肯奋斗、敢担当。基层是个“大舞台”,也是个“练兵场”,既能为基层干部提供施展才华、大展身手的平台,同时也考验着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基层干部要读懂何为实干担当,是哪里有需要、就干在哪里,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在哪里,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发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问题导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推进,敢于啃硬骨头、下真功夫,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
从基层这本“无字之书”中读懂谦逊好学,做人民群众的小学生。基层“小地方”亦有“大学问”。习近平同志曾说过,“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要做好基层工作,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特别是关于乡村建设、农业发展的,又要熟练掌握沟通技巧,会说群众话,把话说到点子上、说到群众心坎上,更要有谦逊好学的求学姿态,善于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向农业技术娴熟的“土专家”学习,放低姿态、放平心态、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向群众请教,向智者问路、向能者问策,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从基层这本“无字之书”中读懂无私奉献,做勤勉务实的耕耘者。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不单单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何为“无私奉献”,将最美的青春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张小娟,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做好基层工作,往往需要基层干部特别能奉献,不计较得失、不追求回报,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全心全意付出,真心实意为民,耕好“责任田”,当好“螺丝钉”,把本职工作干好,勇挑重担、勇担重责,只要是让群众咧嘴笑的事,就用心用情干、脚踏实地干、勤勤恳恳干,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