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而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党性修养好、党性坚强,遵守党纪就会更加自觉。因此,要确保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念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文章,在慎独慎微慎权中常破“心中贼”,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常怀对纪律的“敬畏之心”、涵养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要以“暗室不欺”的自律之姿,在“慎独”中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慎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立德的重要理念,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慎独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检验政治忠诚的试金石。在无人监督的环境中能否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是衡量党性纯正与否的关键标准。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种自律精神,正是对党忠诚的生动体现。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围猎”与“被围猎”的风险依然存在。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必须引导党员干部永葆“对党忠诚”之心,时刻牢记“举头三尺有纲纪”,即使无人监督,也要如履薄冰,自觉抵制诱惑,防止思想滑坡。既要强化自我约束,把“慎独”作为终身功课,确保忠诚不掺杂质、不变颜色,更要主动接受监督,自觉置身于组织监督之下,防止“独处”成为“失管”的借口。
要以“躬身力行”的实干之姿,在“慎微”中常怀对纪律的敬畏之心。“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小节不守,大节难保。慎微是敬畏纪律的“第一道闸门”。唯有在小事上不放纵、在细微处不逾矩,方能积小胜为大胜,化量变为质变,让纪律真正内化为信仰、外化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还有些不正之风也属于腐败范畴,比如,收受礼品、滥发奖金,摊派商品、公费旅游,江湖结义、投桃报李,购物卡、消费券四处发送,等等”,“虽然这些似乎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便宜,但面广量大,已经成为诱发腐败的直接动因,其危害不可小视”。俗话说,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在此次学习教育中,必须引导党员干部常怀对纪律的“敬畏之心”,时刻保持“畏纪如畏虎”的警觉,做到在小事上不放纵、在细微处不逾矩,将纪律要求转化为日常行为准则,警惕“人情往来”中的利益输送,杜绝“工作便利”下的特权思想,严防“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要以“大公无私”的奉献之姿,在“慎权”中涵养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古人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领导干部要清楚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明白手中的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同时要看到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也可以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如果党员干部难以抵抗各种各样的诱惑,违背党的宗旨,违反党纪国法,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就会在背离人民的路上越走越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党的纪律为正确行使权力、防止以权谋私划出了底线、设置了禁区,是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安全防护栏。敬畏纪律、遵守纪律,就能抵御腐蚀、百毒难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通过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