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以青年人才之能 助推科技创新之效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委组织部 孙晶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求是》第7期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强调,要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青年科技人才作为国家战略力量的“生力军”,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与使命。唯有以信任破桎梏、以平台赋动能、以引导定航标、以关怀筑港湾,方能激活青年人才“一池春水”,使之在科技强国的壮阔征程中劈波斩浪、勇立潮头。

破信任壁垒,激荡青春智慧。科技竞争的本质是人才发展的“接力赛”,青年人才的锐意进取与创新活力,能推动这场竞赛跑出“加速度”。唯有以政治信任为纽带,方能点燃青年人才的报国热忱。要进一步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推动领导干部与青年人才“结对子”“交朋友”,让政策关怀如春风化雨,浸润创新沃土;推动党组织向科研一线延伸,让红色基因与科学精神交相辉映,使青年人才胸怀“国之大者”,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唯有以专业信任为基础,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紧箍咒,摒弃老思想,把能力更强、水平更高的青年人才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要尊重科研规律,给足信任和支持、扫除障碍和困难,推行减行政干预、减材料填报、减会议频次,增科研自主权、增容错空间、增成长通道“三减三增”服务模式,让青年人才轻装上阵、心无旁骛。

筑事业平台,释放创新潜能。青年科技人才正处于创新创造的“黄金期”,既需“第一桶金”的支持,更需“第一舞台”的历练。构建与人才成长规律适配的“阶梯式”培养平台,方能使其破茧成蝶、振翅高飞。专项基金是“点火器”。设立青年创新种子基金,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单列项目指标,为原创性研究提供“启动燃料”。协同机制是“助推器”。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发中心等平台合作,主动嫁接优质资源,联合承接科研项目,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为青年人才量身定制个性化成长路线,搭建“老中青”传帮带平台,推动资深专家与青年人才“结对共建”,实现经验传承与思维碰撞。评价体系是“导航仪”。建立“望远镜式”评价体系,拉长考核周期,推行分类考核,以实际贡献论英雄,以真才实学定优劣,让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先锋”,充分激发青年人才最强潜能。

立思想灯塔,铸就报国丹心。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的鲜明底色,青年人才既需专业淬炼,更需精神引领。唯有以文化自信为根基,方能使其在全球化浪潮中锚定航向、行稳致远。传承精神血脉。组织青年走进科学家纪念馆,通过影像、实物与互动体验,感悟老一辈科学家“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的坚守;开设“大师零距离”对话平台,让青年人才在面对面交流中汲取精神养分、厚植匠心。强化价值引领。引导青年人才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深刻理解“科技报国”的时代内涵;以新媒体为载体,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党的故事、科技攻坚的故事,让家国情怀成为创新实践的内生动力。打造服务阵地。充分发挥青年人才驿站、人才之家等文化阵地功能,着力加强思想引领、政治吸纳、文化熏陶,激发青年人才奋斗之志。

暖生活港湾,凝聚奋斗合力。“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青年人才既要“挑灯夜战”,亦需“诗意栖居”。唯有以全方位关怀消解后顾之忧,方能使其全身心投入创新伟业。安居工程是“定心丸”。建设青年科学家社区,提供“购房补贴+人才公寓+子女教育”政策包,打造“15分钟科研生态圈”,集成学术交流、生活服务等功能,让人才既能潜心钻研,亦能安居乐业。服务体系是“连心桥”。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简化办事流程,实现“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关注青年科研压力,以暖心服务传递组织温度。社会氛围是“强磁场”。倡导尊重创新、宽容失败,健全容错免责制度,探索科研风险保障机制,让青年敢闯“无人区”、勇闯“深水区”;做好杰出人才典型选树、事迹宣传,增强社会认同感,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生态。

发布人:晶晶上稿 发布时间:2025-4-9 10:18 收藏 阅读人次:2076

初审:易晗 编辑:李一画 责编:亦风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