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让作风建设成为“最动人的风景”

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怡园街道 吕枝洋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群众对干部的评价,不在墙上的标语里,而在身边的变化中。党员干部改作风、树新风,关键要让群众看到“门好进了、事好办了”的细节改善,感受到“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的实在变化,以作风建设的“力度”提升群众心中的“温度”,让新气象新变化成为基层最动人的风景。

沉下去,让脚步丈量作风新刻度。作风建设的第一步,是从会议室走向村头巷尾,从文件堆扎进“泥土芬芳”。如今多地推行的“马路办公”“田间问需”,干部主动把办公桌搬到拆迁现场、老旧小区、产业基地,在踩一脚泥、沾一身土中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用脚步密度增加民情浓度。改作风不是喊口号,而是看有没有坐过群众的“冷板凳”,听过百姓的“牢骚话”。党员干部当把“四下基层”作为必修课,带着解剖麻雀的耐心走进工厂车间、蹲守村口地头,用“脱鞋下田”的诚意倾听家长里短,把“你觉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作为调研必答题。唯有让群众从“干部来了怕开口”变成“见了干部想说话”,才能让作风转变首先体现在距离拉近上,让新气象首先展现在民心贴近中。

实起来,让实效检验作风新成色。群众最反感虚功,最认可实招。如今,越来越多的干部把“实”字刻进作风里,河南兰考干部为破解蜜瓜产业“靠天收”的困境,直接带着院士团队蹲点三年,从土壤改良到冷链物流全链条攻关,让小蜜瓜变成亿元产业。实践证明,作风硬不硬,关键看能不能啃下硬骨头,能不能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改作风要见实效,必须破除“虚浮漂”、力戒“假大空”。建立“民生项目晾晒制”,对老旧管网改造、养老服务中心等工程实行“进度上墙、责任到人、逾期问责”,让半拉子工程无处藏身;推行“一线解题法”,要求干部在信访积案化解、营商环境优化等硬任务中亮身份、晒成绩,将问题解决率、群众点赞率作为考核硬指标,让作风转变实实在在体现在“事更好办了”的体验中。

长下去,让长效涵养作风新生态。作风建设最怕一阵风,贵在“长久功”。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从整治环境到乡村建设,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靠的就是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抓的制度保障。只有把好作风固化为制度、内化为习惯,才能让新气象新变化经得起时间检验。作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让群众感受到身边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在汇报材料的漂亮数据里,而在老百姓眉头舒展的笑容中。党员干部唯有把改作风与惠民生紧紧绑定,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期待的事情做起,才能让作风建设成果真正可观可感。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群众的口碑,藏在柴米油盐的获得感里,写在安居乐业的幸福感中。党员干部唯有把以人民为中心刻进骨子里,用实打实的作风驱散“虚浮漂”的作风,才能在新征程上赢得群众的口碑,让“干部拼命干、群众点头赞”成为最美风景。

发布人:功夫在诗外 发布时间:2025-4-10 08:37 收藏 阅读人次:15737

初审:向阳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