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共产党员网 先锋文汇学习心得

在乡村大地寻觅农业强国建设出彩路径

浙江省瑞安市林川镇人民政府 林彬彬

共产党员网来稿 打印 纠错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广大基层干部要积极寻觅农业强国建设的“千方百计”,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精心绘好壮美“丰”景画。

牢记“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的殷切嘱托,稳产保供实现农业增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再到此次《规划》印发,重农强农目标一以贯之,强农路径愈发清晰。农业强,首要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广大党员干部要耕好“粮食安全”责任田,加强对流转耕地、承包经营等行为的监管,对触碰耕地红线行为及时制止,确保耕地“物尽其用”。要完善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流转,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增添更大广度。要把握科技主线,加强农业生产理论知识学习,将理论学习与乡村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强化农业生产的科技支撑,提高农产品生产的含金量,守住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

坚定“产业富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产业兴旺实现农民增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产业振兴是农业强国战略背景下的核心驱动力,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规划》提到“要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支撑,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乡村产业品牌。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发挥好乡村在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共享产业发展成果,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厚植“念兹在兹、须臾不忘”的为民情怀,优化治理实现农村增活力。农业强国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任务,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从农民群众最迫切、最强烈的问题入手。《规划》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规划》还强调,加快补齐脱贫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优先布局产业发展所需配套设施。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敢啃硬骨头,由点及面,推动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环保措施的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还要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机制,激活农业专业人才选育一池春水,实现人尽其才、人岗适配。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持续整治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发布人:12371网友5usa47 发布时间:2025-4-11 08:45 收藏 阅读人次:1861

初审:林竹 编辑:亦风 责编:文小汇 我要留言